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高考文言王涣_王涣传全国二卷翻译

tamoadmin 2024-06-10 人已围观

简介1.测试官职用语的文言文2.文言文指官吏的词3.文言文徙子表示升职还是降职4.如何用文言文庆贺晋升5.集异记三则(徐佐卿、裴珙、王之涣)--薛用弱(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四) 小题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小题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小题1:将登太行雪满山小题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

1.测试官职用语的文言文

2.文言文指官吏的词

3.文言文徙子表示升职还是降职

4.如何用文言文庆贺晋升

5.集异记三则(徐佐卿、裴珙、王之涣)--薛用弱(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四)

高考文言王涣_王涣传全国二卷翻译

小题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题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小题1:将登太行雪满山

小题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测试官职用语的文言文

1. 辨盗钟的文言文翻译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

当时,有家富户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盗贼。陈述古就哄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盗贼辨认出来。”

于是,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接着,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面告诉他们说:“没有做盗贼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盗贼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

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围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涂了好久,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围幕里去摸钟。

摸了一会儿,叫他们把手拿出来检验,只见手上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这就是真正的强盗,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经过审讯,这个强盗立即承认了犯罪事实。

2. (辩盗钟)文言文的意思

原文

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①盗者。述古绐②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③祠之。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④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⑤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

注释

①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②绐(dài):哄骗。 ③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 ④同职: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 ⑤帷(wéi):围幕。

翻译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当时,有家富户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盗贼。陈述古就哄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盗贼辨认出来。”于是,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接着,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面告诉他们说:“没有做盗贼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盗贼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围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涂了好久,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围幕里去摸钟。摸了一会儿,叫他们把手拿出来检验,只见手上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这就是真正的强盗,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经过审讯,这个强盗立即承认了犯罪事实。

感悟

陈述古为了辨认强盗,采用攻心战术,大打心理战, 在准确地把握犯罪者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查证审讯,借用一口铜钟抓住了真正的强盗。我们不得不折服于陈述古的智慧,这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 文言文< >翻译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

有家富人丢失了东西,捉住了几个人,不知道谁是真正偷盗的人。陈述古就哄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能辨别真正偷盗的人。”

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祭祀供奉,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告诉他们说:“没有做盗贼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盗贼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非常严肃,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钟围起来。

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很久,让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帷幕里去摸钟。

出来检验他们的手,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没有墨迹,这就是真正的盗贼——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经过审讯,这个强盗立即认罪。

4. 掩耳盗钟文言文答案

文言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5. 神钟辨盗的古文原文

陈述古①密直②知③建州浦城④县时,有人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盗者⑤。述古乃绐⑥之曰: “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⑦。”使人迎置后阁⑧祠之⑨,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 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⑩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 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6. 文言文:《摸钟辨盗》的启示

陈述古密直,主管建州浦城县的时候。

当时,有家富户被盗,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小偷。陈述古就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小偷辨认出来。”

于是,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祭祀它,把囚犯们引到钟的前面,当面亲自告诉他们说:“不是小偷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是小偷的一摸它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钟围起来。

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过了许久之后,带领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帷幕里去摸钟。摸完之后检验他们的手,每个人手上都有墨水,只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

审讯他,这个人就承认了犯罪事实。原来是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

7. 文言文《王涣》《被裘公》《辨盗钟》《文天祥从容就义》《河南王

《王涣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2626664》《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

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

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

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高兴。

王涣从此后开始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

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

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外面停宿。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

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严格地纠察鄙州所属郡县,声名大震。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

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

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

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

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死。

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

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

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

《被裘公》延陵季子外出,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比较炎热的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砍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对他说:“你把地上掉在那里的金子捡起来。”

砍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眯着眼睛做出轻蔑的样子,将手一甩,说:“你地位那么高,为什么眼光那么浅?外貌高雅,为什么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羊皮袄砍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歉,并向他请教他的姓与名。砍柴的人说:“你只是个看重外表的人,我怎么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他于是不回头地走了。

8. 掩耳盗钟文言文答案

文言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9. 《钟能辨盗》译文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②,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③。述古乃绐之曰④: “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⑤。”使人迎置后阁祠之⑥,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 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⑦,祷钟甚隙。祭讫,以帷围 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 无墨,讯之,遂承为盗⑧。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注释?

①选自《梦溪笔谈权智》。

②陈述古:陈襄,字述古,宋代侯官人,神宗时为侍御史,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人物。密 直:即“枢密院直学士”的省称。枢密院是古代管理军事机密、边防等事务的官署。知:主 持,做知县。建州浦城:唐置州县名,今属福建省。

③莫知的为盗者:不知道谁确实是盗贼。的,确实,真正的。

④绐:读dài代,骗。

⑤至灵:特别灵验。

⑥后阁:指官署后院的侧门。祠之:把它(钟)祭祀起来。

⑦同职:同僚,同事。

⑧承:承认。

讯:拷问?

译文?

陈述古任建州浦城知县时,有一个富人丢失了东西,抓到一些人却不知道哪个是真正 的盗贼。于是陈述古骗他们说:“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辩认盗贼,特别灵验。”他派人把 那口钟抬到官署后阁,祭祀起来,把这一群囚犯带到钟前,自己对说:“没有偷东西的 人,摸这口钟,它不响,偷了东西的人一摸它,钟就会发出声响。”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僚 ,在钟前很恭敬地祈祷。祭祀完毕后,用帐子把钟围起来,便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过了 很久,钟涂好以后,带领被捕的一个个让他们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出来就检验他们 的手,发现都有墨汁,只有一人手上无墨。述古对这个人进行审讯,于是他才承认自己是盗 贼。原来这个人是害怕钟响,没有敢去摸。

文言文指官吏的词

1. 文言文中表示调动官职的词有哪些

一、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后序》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二、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三、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四、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放: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五、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六、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2. 帮我找几个文言文中有关"官职"变动的词语和"官职名称"

第一个时期为夏、商两代,前后大约一千年。(商)国君称“后”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商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

第二个时期从西周到春秋,大约六、七百年。国君称“天子”、“天王”。王位继承人称“太子”、“东宫”。王妻称“后”。(《诗_小雅_北山》曰:溥(p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 *** ,而国和邑是地方 *** 。中央 *** 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太史之下有内史、御史、太卜、宗伯、乐师等职,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乐师掌管音乐与教育。临时设置的辅导君主礼仪的称“相”,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或“太宰”、“冢宰”,负责王宫警卫并教习武艺的称“师氏”或“师”,王宫的卫士称“虎贲(bēn)”,王的近臣称“小臣”。地方 *** 设置大约与中央 *** 相同,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只能称“卿”或“政卿”、“正卿”,不能称“卿士”。

第三个时期从战国开始,一直延续地清末,时间长达两千三百多年。此时期的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

从大到小官职牌名

丞相

太师

太傅

少保

尚书

学士

上卿

大将军

参知政事

军机大臣

军机章京

御史

枢密使

左徒

太尉

上大夫

大夫

士大夫

太史

长史

侍郎

侍中

郎中

参军

令尹

都尉

冏卿

司马

节度使

经略使

刺史

太守

都督

巡抚

抚军

校尉

教头

提辖

从事

知府

县令

里正

里胥

三省六部

3. 求 文言文中有关1.调动官职2.罢除官职3.授予官职 的文言实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 10、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4. 求文言文中有关1.调动官职2.罢除官职3.授予官职的文言实词.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第三类: *** 、代理的词语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

5. 高考语文文言文官职名称有哪些

宰相:总揽政务官宰主持相辅佐

御史夫:其权力仅丞相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书省:央行政机要机关

尚书:六部高行政官

太尉:军事首脑

郎:尚书属部员

宦官:宫廷内侍称太监

侍郎侍:宫廷侍卫

校尉:汉代军事官

翰林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太史:记史管文收

监:央教育机构

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总督:清代高行政官

巡抚:总揽省行政军事官

知州:州级行政官知管理

太守:郡级行政官

主簿:秘书

6. 文言文表官职升迁任命的词有哪些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③《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1.改:改任官职。

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②《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④《史记·高祖本纪》:徙韩王信太原。

⑤《隋史·徐文宝传》: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3.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如《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7.补:补任空缺官职。

如①《汉书·萧望之传》: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②《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③《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如①《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②《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6.超擢:破格提拔。

如《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7.陟:提升官职。

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8.升:提升。

如《谭嗣同》:旋升宁夏道。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四、表“贬官、免。

7. 任用官职 有哪些词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释义:最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释义:不久(我)又蒙受国恩,任命我为洗马。 3、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释义: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4、出:京官外调。 如《张衡传》: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释义: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

5、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鸿门宴》: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释义: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

8.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表示官职调动的实词有哪些

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表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集释;一、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

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后序》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

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

贾鲁传》 二、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

如:免官削爵。〈汉书。

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三、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汉书。

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四、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放: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 左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五、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

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

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

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

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

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 六、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

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

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

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

韩琦传》。

文言文徙子表示升职还是降职

1. 文言文中表示官员的字或词

在中央:丞相,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侍中,侍郎,待诏,尚书令,中书令,中书舍人,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太史令,平准令,太尉,中尉,卫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将军,宗正,将作大匠,将作少匠,大司马,大学士,司农,司徒,司空,节度使,宣抚使,枢密使,按察使,布政使,提刑使,转运使,都指挥使,指挥使,参知政事,羽林监,骑都尉······在地方:刺史,太守,郡丞,县令,县丞,都尉,县尉,校尉,知州,知府,知县,总督,巡抚,道台,都统,提督,总兵······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官名都不太一样,多的数不过来,这只是一部分而已,。

2. 文言文中表示调动官职的词有哪些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4.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6.授:授予官职。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复:恢复原职务。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14.任:担负、担任。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7.补:补任空缺官职。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4.超迁:越级升迁。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6.超擢:破格提拔。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

2.窜:放逐、贬官。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9.黜、绌:废掉官职。

如《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

10.免:罢免官职。

11.夺:削去,罢免。

五、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3. 文言文中表示官员的字或词

在中央:丞相,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侍中,侍郎,待诏,尚书令,中书令,中书舍人,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太史令,平准令,太尉,中尉,卫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将军,宗正,将作大匠,将作少匠,大司马,大学士,司农,司徒,司空,节度使,宣抚使,枢密使,按察使,布政使,提刑使,转运使,都指挥使,指挥使,参知政事,羽林监,骑都尉······在地方:刺史,太守,郡丞,县令,县丞,都尉,县尉,校尉,知州,知府,知县,总督,巡抚,道台,都统,提督,总兵······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官名都不太一样,多的数不过来,这只是一部分而已,。

4. 文言文中表示调动官职的词有哪些~~~~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 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 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③《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②《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④《史记·高祖本纪》:徙韩王信太原。

⑤《隋史·徐文宝传》: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 3.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如《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7.补:补任空缺官职。

如①《汉书·萧望之传》: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②《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③《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如①《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②《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 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6.超擢:破格提拔。

如《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7.陟:提升官职。

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

如《谭嗣同》:旋升宁夏道。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5. 任用官职 有哪些词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释义:最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释义:不久(我)又蒙受国恩,任命我为洗马。 3、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释义: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4、出:京官外调。 如《张衡传》: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释义: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

5、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鸿门宴》: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释义: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

6. 求解文言文 中 表示 官职升迁 之类的 字或词 的总结 尽可能全一点哦

1. 贬:降职。

《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2. 谪:被罚流放贬职,相当于贬。

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3. 徙:调职,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后汉书·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注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

“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4. 知: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5. 判: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6. 任:担负、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7. 授:授给,给予。《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8. 辟(bì):征召。《晋书·谢安传》:“处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9. 举:推荐,推举。多用于布衣做官。

李密《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10.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用法较复杂,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常用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后汉书·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

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11. 除: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降级授职叫“左除”。

《新唐书·王薛马韦》:“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12. 提:提拔。

《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名行:名望和德行)13. 坐:因犯……罪或错误。

《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14. 出:指出京受任。

《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15. 拜:授予官职,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16. 擢:选拔,提拔。

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17. 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18. 黜:废免,革职免官。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黜”与“贬谪”意义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

19. 罢:解除官职,罢免。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20. 去:卸职。《后汉书·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1.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2. 赏:指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23.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才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24. 放:①贬谪放逐。《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②也指京官调任外地。《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25. 复:恢复官职。高启《书博鸡者事》:“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26. 致仕:辞官归居。《公羊传·宣公元年》:“古之道不从人心,退而致仕。”

27. 起复:恢复原职务。《旧唐书·王琚传》:“二十二年,起复右庶子,兼州刺史。”

28. 进:进用,一般用于较高职务追加。《新唐书》:“进太子少保。”

29. 封:帝王以爵位、土地、名号等赐人。苏洵《六国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谋臣。”

30. 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31. 免:免职,罢免。

《汉书·文帝纪》:“遂免丞相勃,谴就国。”32. 夺:罢免官职。

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协服,夺其官。”33. 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

李鸿章《与兄李瀚章书》:“今中朝倚眷复隆,弟力加怂恿,四月再请开缺。” 还有:“以荫补+官名”指“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官名”; 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褫:撤职查办; 量移, 调的比原职稍好; 领:以本官兼较低职; 权:临时代职; 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 护:原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信印。

7.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什么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的常用词是:

1.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 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3. 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4. 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 授:授予官职。

6.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7. 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8. 复:恢复原职务。

9. 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10. 仕:做官。

11. 任:担负、担任

12.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13.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14.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15. 窜:放逐、贬官。

16. 免:罢免官职。

17. 夺:削去,罢免。

18.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9.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8. 古文中表示官职升迁和贬降的词语

除:即拜受官职。

拜:授予官职;任命。

陟(zhi,音治):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擢:由选拔而提升。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臣子官职官衔或爵位。

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

谪:降职,往往指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

放:即放逐。

黜:贬斥,废除,降官的意思。

出:即“出任”可以由家居而出任官员,也可以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员。

徙、转:一般调职。

征、辟:征召贤士为官。

9.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表示官职调动的实词有哪些 ppt

、授职荐举:

任:担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毅内谋(毅蒙毅名)

授:授官任命《汉书?翟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拜授

除:任命授职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拜:授给官职取阳晋拜卿《廉颇蔺相列传》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知名士充任官员古写着徵现简化征

公车特征拜郎《张衡传》;

赵相征至安乃使复召赵王《史记?吕太本纪》

召:征召累召应《张衡传》

辟:音bì,征召由央官署征聘向荐举任官职

连辟公府《张衡传》;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

荐:推荐由向央推荐品行端任官职古写着荐现简化荐

尚书同郡杨乔书荐曰《孟尝传》

举:推荐推举指由向央推荐品行端任官职

举孝廉行《张衡传》;

傅说举于版筑间,胶鬲举于鱼盐,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奚举于市《孟?告》

起:起用任官职或重新启用任官职鲁居丧服阕起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提:提拔(魏收)提奖辈名行先浮华轻险徒虽才能弗重(名行:名望德行)《北史?魏收传》

拔:提升没官职山涛(名)作冀州(官)甄拔三十余李白《与韩荆州书》

封:封赐封授帝王授予臣土、封号或爵位 劳苦功高未封侯赏《鸿门宴》;(陈涉曰)六君我能封使秦尺土封立弟王(例封作名用)《史记?李斯列传》;军功封定阳《指南录序》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式任命选博士谏夫通政事者补郡守相望平原太守《汉书?萧望传》补:任愿令补黑衣数《触龙说赵太》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爵位步夫卒追赠皇《三志?吴书?吴主传》

赐:赏赐功臣爵位武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汉书?苏武传》

赏:指皇帝特意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八月初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铨:铨选选拔翁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父亲做吏部官)《记王忠肃公翱事》

策:策试尝策孝廉《孟尝传》

衡:权衡比较铨衡指主管选拔官吏职位亦指主管选拔官吏部门汝若居铨衡举辈《晋书·良吏传·吴隐》

选:推选选广少傅《疏广传》

进:引荐、进荐古君进礼《向雄传》

二、提升官职:

擢:原官提拔擢军(军:武官名《汉书?赵充传》);

升:升官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拔擢:用于由低级高级升迁蒙拔擢宠命优渥李密《陈情表》

进:用于较高职务于忌进孙于威王《史记?孙膑传》

起复:恢复原职务雨村道:说何尝事关命蒙皇隆恩起复委用竭力图报岂私枉实忍《红楼梦》第四《薄命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皇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谭嗣同》;孝文帝说超迁岁至太夫《史记?贾谊传》

三、调职务:

转、移、调、徙:般转任改任调调迁再转太史令衡慕世所居官辄积徙《张衡传》;圣河南诸县盗转运使奏移渑池尉《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调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徙王信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迁:调官职般指升官进转博士数迁朔刺《汉书?翟进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公车特征拜郎再迁太史令《汉书?张衡传》

:指京受任永初河间相王骄奢(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相)《张衡传》

改:改任公改两广《记王忠肃公翱事》

放:外放外调既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

如何用文言文庆贺晋升

1. 求解文言文 中 表示 官职升迁 之类的 字或词 的总结 尽可能全一点哦

1. 贬:降职。

《旧唐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0343835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2. 谪:被罚流放贬职,相当于贬。

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3. 徙:调职,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后汉书·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注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

“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4. 知: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5. 判: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6. 任:担负、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7. 授:授给,给予。《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8. 辟(bì):征召。《晋书·谢安传》:“处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9. 举:推荐,推举。多用于布衣做官。

李密《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10.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用法较复杂,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常用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后汉书·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

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11. 除: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降级授职叫“左除”。

《新唐书·王薛马韦》:“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12. 提:提拔。

《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名行:名望和德行)13. 坐:因犯……罪或错误。

《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14. 出:指出京受任。

《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15. 拜:授予官职,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16. 擢:选拔,提拔。

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17. 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18. 黜:废免,革职免官。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黜”与“贬谪”意义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

19. 罢:解除官职,罢免。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20. 去:卸职。《后汉书·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1.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2. 赏:指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23.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才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24. 放:①贬谪放逐。《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②也指京官调任外地。《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25. 复:恢复官职。高启《书博鸡者事》:“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26. 致仕:辞官归居。《公羊传·宣公元年》:“古之道不从人心,退而致仕。”

27. 起复:恢复原职务。《旧唐书·王琚传》:“二十二年,起复右庶子,兼州刺史。”

28. 进:进用,一般用于较高职务追加。《新唐书》:“进太子少保。”

29. 封:帝王以爵位、土地、名号等赐人。苏洵《六国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谋臣。”

30. 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31. 免:免职,罢免。

《汉书·文帝纪》:“遂免丞相勃,谴就国。”32. 夺:罢免官职。

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协服,夺其官。”33. 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

李鸿章《与兄李瀚章书》:“今中朝倚眷复隆,弟力加怂恿,四月再请开缺。” 还有:“以荫补+官名”指“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官名”; 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褫:撤职查办; 量移, 调的比原职稍好; 领:以本官兼较低职; 权:临时代职; 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 护:原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信印。

2. 文言文中表示调动官职的词有哪些

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4.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6.授:授予官职。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复:恢复原职务。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14.任:担负、担任。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7.补:补任空缺官职。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4.超迁:越级升迁。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6.超擢:破格提拔。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

2.窜:放逐、贬官。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9.黜、绌:废掉官职。

如《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

10.免:罢免官职。

11.夺:削去,罢免。

五、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3. 文言文表官职升迁任命的词有哪些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③《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1.改:改任官职。

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②《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④《史记·高祖本纪》:徙韩王信太原。

⑤《隋史·徐文宝传》: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3.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如《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7.补:补任空缺官职。

如①《汉书·萧望之传》: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②《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③《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如①《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②《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6.超擢:破格提拔。

如《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7.陟:提升官职。

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8.升:提升。

如《谭嗣同》:旋升宁夏道。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四、表“贬官、免。

4. 古代诗中升职与降职分别用什么词语

古时,官职的任免升降,都有专用术语,古代诗中升职多用如下这些词: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3、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举,对无官人士的提拔。

7、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古代诗中降职多用如下这些词:

1、左迁,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3、黜,废黜,贬退。

4、罢,罢免、停职。

5、免,免除官职。

6、夺,罢官免职。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左除,降级受职。

9、放,放逐,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扩展资料

古代官员官职任免机制-“三省六部”制

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为当朝的最高政务机构,三省都向宰相汇报工作,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吏部主要负责科举制度中的考核、官吏的任免与升迁等工作,常常与礼部合作,礼部多负责官员的选拔科举筹办。

除升职、降职外,还有很多平级调动、以及临时代理这个职位。也有别的称呼叫法,举例如下:

1、关于调动职务的多用移、调、徒和补。

2、关于临时代理这个职位的:领、摄、权、行和署。

搜狗百科-古代官职

搜狗百科-官职

5. “除”在古文中指授予官职,是升官,还是贬

除:任命,授予官职。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除:任命,授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仕:做官.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进:进身为官.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掉官职.

免:罢免.

夺:削除.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擢:在原官上提拔.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迁:一般指提升.

陟:进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贬:①降职.②降职并外放.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窜:放逐,贬官.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调:变换官职.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空缺官职.

改:改任官职.

出:京官外调.

6. 在古汉语中,哪些词表示被贬职,哪些词表示升职

一、用于升职 拜:授予官职。

例: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李密《陈情表》高中语文第三册)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第六册)另外,“拜”也可引申为“接受官职”的意思。例:于是辞相印不拜。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除:本义为台阶,引申为任命授职之意,往往用于除去旧官而授予新职。例: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②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守。(199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任:本义为信任,引申为委任之意。

例:①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高中语文第二册)③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199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用:任用,使用有才能的人。

例: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高中语文第一册)②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谭嗣同》) 擢:选拔、提升官职。往往指提拔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例: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李密《陈情表》)有时也指越级提升。

例: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谭嗣同》)有时“擢授”并用,为授职、任命之意。

例: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晋书·左思传》) 封:秦汉时期,帝王授给臣子土地或封号,叫做封。

例:①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高中语文第六册)②刘良佐者,故弘光四镇之一,封广昌伯。

(邵长蘅《阎典史传》) 二、用于调职 迁:本义为从低处迁移到高处,引申为调动官职。例:迁左丞,行凉州事。

(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也指升官。例:①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如振落叶耳。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②再迁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③文帝即位,累迁至吏部侍郎。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徙:本义为迁徙的动作,引申为调动官职。例:①及孝景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 · 张衡传》) 调:调动、迁调之意。

例: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199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有时也指升官。

例:婿以不调。(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有时还指降职。

例: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班固《汉书·爰盎传》) 出:出任,一般指京官外调。

例: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白居易《琵琶行》,高中语文第三册)有时也指由家居而出任官员。

例: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放:被委派的意思,多指京官外调。

例: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谭嗣同》)有时也指罢官放逐。

例: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高中语文第六册) 三、用于贬职 谪:古代官吏因罪而被降职并远调。

例: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洵阳城。

(白居易《琵琶行》)有时“迁谪”并用,与“谪”同义。例: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白居易《琵琶行》) 迁:因罪而被贬职并远调或放逐。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范仲淹《岳阳楼记》)有时指罢官放逐。例:顷襄王怒而迁之。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有时“左迁”并用,古代把升官叫做“右迁”,把降职叫做“左迁”。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白居易《琵琶行》) 黜:废黜、贬退之意。例:①屈平既绌(通“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纵亲。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②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罢:本义为放逐有罪之人,引申为罢免、撤职之意。

例:①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方苞《狱中杂记》)②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琯王藏等。

(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免:罢免官职。例:①免官削爵。

(班固《汉书 ·贡禹传》)②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199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此外,还有一些较特殊的称谓。

例如: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这一句中的“补”本指旧时官服,这里作动词用,表升职之意。

再如: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这一句中的“赠”是古代“封典”的一种,封典是皇帝给予官员本身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

始于晋代,其制历代各不相同。清制,以封典给官员本身称为“授”,父母、妻室称为“封”,已死的称为“赠”。

谢谢,望采纳。

7. 在古文中表官职的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⑴举(举荐) 辟(招用)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⑵征(征召。特指君招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⑶拜(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⑷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⑸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谭嗣同》)

⑹陟(提升,提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⑺升(提升)旋升宁夏道。(《谭嗣同》)

⑻谪(贬官,降职并外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⑼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⑽黜(罢免官职)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⑾夺(削去、罢免)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⑿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⒀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⒁调(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 袁盎传》)

⒂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⒃放(京官调任地方官)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

⒄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⒅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集异记三则(徐佐卿、裴珙、王之涣)--薛用弱(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四)

1. 文言文升官拒贺客翻译

向敏中升官拒贺客

译文供参考:

天禧初年,向敏中升任右仆射兼担任门下侍郎一职,监修国史。当天,翰林学士李宗谔正与宋真宗谈论朝中事务,宋真宗说:“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职位,如今任命向敏中,这是打破常规特别的任命,向敏中肯定很高兴。”又说:“向敏中家中今天肯定有很多来庆贺的客人,你去看看,不要说是我的意思。” 李宗谔到了以后,发现向敏中闭门谢客,门口很安静。李宗谔和他的亲随径直走进向敏中家中,过了一会便庆贺说:“今天听到您升迁的喜事,朝中同僚都很高兴 感到欣慰,并要来庆贺。”向敏中只是点点头。李宗谔又说:“自从皇上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宰相之位,若不是功勋卓著、德高望重,深爱倚重,地位特殊的臣子,哪能到这种地步呢?”向敏中也只是点点头。李宗谔又历数前朝担任仆射的官员的功勋和美德,以及如何被倚重之事。向敏中也只是点点头,最终还是没说一句话。李宗谔回去后,又派人去向敏中家中厨房询问,今天是否有亲戚宾客来饮酒赴宴,回复说没有一个人。第二天,李宗谔详细地把自己所见到的情形报告给宋真宗,真宗说:“向敏中非常胜任这个官职。”

2. 文言文升官拒贺客的翻译

译文:

天禧初年,向敏中升任右仆射兼担任门下侍郎一职,监修国史。当天,翰林学士李宗谔正与宋真宗谈论朝中事务,宋真宗说:“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职位,如今任命向敏中,这是打破常规特别的任命,向敏中肯定很高兴。”又说:“向敏中家中今天肯定有很多来庆贺的客人,你去看看,不要说是我的意思。” 李宗谔到了以后,发现向敏中闭门谢客,门口很安静。李宗谔和他的亲随径直走进向敏中家中,过了一会便庆贺说:“今天听到您升迁的喜事,朝中同僚都很高兴 感到欣慰,并要来庆贺。”向敏中只是点点头。李宗谔又说:“自从皇上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宰相之位,若不是功勋卓著、德高望重,深爱倚重,地位特殊的臣子,哪能到这种地步呢?”向敏中也只是点点头。李宗谔又历数前朝担任仆射的官员的功勋和美德,以及如何被倚重之事。向敏中也只是点点头,最终还是没说一句话。李宗谔回去后,又派人去向敏中家中厨房询问,今天是否有亲戚宾客来饮酒赴宴,回复说没有一个人。第二天,李宗谔详细地把自己所见到的情形报告给宋真宗,真宗说:“向敏中非常胜任这个官职。”

原文:

天禧初,加吏部尚书,又为应天院奉安太祖圣容礼仪使。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今日闻降麻,士大夫莫不欢慰相庆。"敏中但唯唯。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复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3. 古文中表示官职升迁和贬降的词语

除:即拜受官职。

拜:授予官职;任命。

陟(zhi,音治):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擢:由选拔而提升。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臣子官职官衔或爵位。

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

谪:降职,往往指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

放:即放逐。

黜:贬斥,废除,降官的意思。

出:即“出任”可以由家居而出任官员,也可以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员。

徙、转:一般调职。

征、辟:征召贤士为官。

4. 文言文表官职升迁任命的词有哪些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 *** 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③《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1.改:改任官职。

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②《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④《史记·高祖本纪》:徙韩王信太原。

⑤《隋史·徐文宝传》: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3.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如《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7.补:补任空缺官职。

如①《汉书·萧望之传》: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②《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③《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如①《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②《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6.超擢:破格提拔。

如《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7.陟:提升官职。

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8.升:提升。

如《谭嗣同》:旋升宁夏道。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四、表“贬官、免。

原文徐佐卿

明皇天宝十三载重阳日,猎于沙苑[1],云间有孤鹤徊翔焉,上亲御弧矢,一发而中,其鹤则带箭徐坠,将及地丈许,欻(ㄏㄨ忽)然矫翰[2],西南而逝,万众极目,良久乃灭。益州城距郭十五里,有明月观焉,依山临水,松桂深寂,道流非修习精悫(ㄑㄩㄝˋ确)[3]者,莫得而居。观之东廊第一院,尤为幽绝,每有自称青城道士徐佐卿者,风局清古,一岁率三四而至焉,观之耆旧,因虚其院之正堂,以俟其来,而佐卿至则栖焉。或三五日,或旬朔,言归青城,甚为道流之所倾仰。

一日忽自外至,神爽不怡,谓院中人曰:「吾行山中,偶为飞矢所加,寻已无恙矣,然此箭非人间所有,吾留之于壁上,后年箭主到此,即宜付之,慎无坠失。」仍援毫记壁云:「留箭之时,则十三载九月九日也。」及玄宗避狄幸蜀,暇日命驾游行,偶至斯观,乐其佳景,因遍幸道室,既入此堂,忽睹挂箭,则命侍臣取而玩之,盖御箭也。深异之,因询观之道士,皆以实对,即是佐卿所题,乃前岁沙苑纵畋之日也。佐卿盖中箭孤鹤耳。究其题处,乃沙苑翻飞,当日集于斯与。上大奇之,因收其箭而宝焉。自后蜀人,亦无复有逢佐卿者矣。

译文

唐玄宗在天宝十三年重阳节那天到沙苑打猎,当时云间有一只孤鹤在来回飞翔。唐玄宗亲自拉弓放箭把鹤射中了,那鹤就带著箭慢慢地往下降落,离地还有一丈来高的时候,它突然一振翅膀,向西南飞走了。千万人都一直望著它,好久好久才消逝。益州城西十五里,有一个叫明月观的道观。这道观依山傍水,松树桂树成片,山深林静。道流之中,如果不是精心谨慎地进行修炼的人是不能住到这里的。这个观的东廊第一院,尤其幽静。有一个自称是青城山道士名字叫作徐佐卿的,样子清纯高古,一年大概会来三四趟。观中的老年人,因此总是空著那院的正堂,等著徐佐卿来。而徐佐卿一来就住在这里,或三五日,或十天半月就走。他说回青城。道流中人都很仰慕他。

有一天他忽然从外面走进来,神色不怎么高兴。他对院子里的人说:「我在山里走路,偶然被飞箭射中,不一会儿就没事儿了。但是这箭不是普通人所有的。我把这支箭留在墙壁上,后年箭的主人到这里来,就把箭交给他。一定不要弄丢了!」他还拿笔在墙壁上记道:「留箭的时候,是天宝十三年九月九日。」等到唐玄宗避难来到四川,闲暇之日坐著车游玩,偶然来到这个观,很喜欢这里的佳景,就遍游所有的道室。当走进这个院的正堂之后,忽然看到了那支箭,让侍臣拿过来玩赏。他一看这是一支御用的箭,非常惊奇,于是就询问观里的道士,道士全都如实地回答了。唐玄宗就去看徐佐卿题的字,原来是前年在沙苑打猎射出的那支箭。徐佐卿大概是中箭的那只孤鹤。细究那题字,是它在沙苑中箭之后翩翻飞翔,当日就飞到这里了。唐玄宗非常惊奇,就收藏了那支箭,作为一件宝物。以后蜀地人也没有再遇到过徐佐卿了。

注释

[1]沙苑:今陕西大荔南。

[2]矫翰:展翅。

[3]悫:恭谨、敬谨;诚实、忠厚。

原文裴珙

裴孝廉珙者,家在洛京。仲夏,自郑西归,及端午以觐亲焉。下驷蹇(ㄐㄧㄢˇ检)劣,日势已晚,方至石桥。于是驱马徒行,情顾甚速,续有乘马而牵一马者,步骤极骏,顾珙有仁色。珙因谓曰:「子非投夕入都哉?」曰:「然。」珙曰:「珙有恳诚,将丐馀力于吾子,子其听乎?」即以诚告之。乘马者曰:「但及都门而下,则不违也。」珙许约,因谓顾己之二僮曰:「尔可缓驱疲乘,投宿于白马寺西吾之表兄窦温之墅,来晨徐归。」因上马挥鞭而骛,俄顷至上东门,遂归其马,珍重而别,乘马者驰去极速。

珙居水南,日已半规,即促步而进,及家暝矣。入门,方见其亲与珙之弟妹,张灯会食。珙乃前拜,曾莫顾瞻。因俯阶高语曰:「珙自外至。」即又不闻。珙即大呼弟妹之名字,亦无应者,笑言自若。珙心神忿惑,因又极叫,亦皆不知。但见其亲顾谓卑小曰:「珙在何处耶?今日不至耶?」遂泣下,而坐者皆泣。珙私恠(ㄍㄨㄞˋ,同怪)曰:「吾岂为异物邪?何其幽显之隔如此哉!」因思令仆马宿窦氏庄,登即遽返。时夜已深,门闼尽闭,而珙意将往,身趣过矣。斯须而至,方见其形僵卧于地。而二僮环泣呦(ㄧㄡ忧)呦焉。珙即举衾以入,情意绝邈,终不能合。因出走求人以告,所见过者,虽极情诉,而曾莫览焉。珙彷徨忧挠,大哭于路。忽有老叟问曰:「子其何哉?」珙则具白以事。叟曰:「生魂驰鬼马,祸非自掇耶。」因同诣窦门,令其闭目,自后推之,省然而苏。其二童皆曰:「向者行至石桥,察郎君疾作,语言大异,惧其将甚,因投于此。既而则已绝矣。」珙惊叹久之,少顷无恙。及时,乃以其实陈于家。余于上都,自见窦温细话其事。

译文

有一位孝廉叫裴珙,家住洛阳。这年仲夏他从郑州往洛阳走,打算端午节到家看望双亲。因所骑的是劣马,走了老半天才走到一座石桥上,于是赶著马和仆僮都急著快走。接著有一个骑著马并牵著一匹马的年轻人,走得很快,和裴珙并头时,脸有微笑地回头看著裴珙。裴珙就问他说:「您是不是今晚要住在洛都?」年轻人回答说:「没错。」裴珙说:「我很诚恳的向您借您牵著的马,可以吗?」然后告诉他实情。年轻人说:「若是只到京都门下,那可以啊。」裴珙答应了,并向照顾他的二个僮仆说:「你们可以慢点儿走,到了洛阳就投宿到白马寺西面我表兄窦温的别墅,明天再慢慢回家来就行了。」交待完了就上马飞驰起来。不一会儿,就到了洛阳的上东门,把马还给那年轻人,庄重地和年轻人道谢告别,年轻人骑著和牵著他的马很快地离开了。

裴珙住在洛阳城南,到了上东门时,已是下午时光,急忙往家赶,到家已黄昏时分了。进家后,见父母和弟妹们正点著灯在吃饭。裴珙向前拜见父母,但父母却没回头看他。于是在堂屋的台阶下高声说:「儿子从外地赶回来了!」然而堂上的双亲还是好像没听见。裴珙就大声喊弟妹的名字,也没有人答应他,还是谈笑自若。裴珙心里很奇怪,也有些生气,就又大声地呼喊,屋里的人仍然不理他。只看见父母向弟妹们说:「你们哥哥到底在哪儿?怎么到今天还不回来呢?」说著就哭了起来,弟妹们也都跟著落泪。这时裴珙暗想:「难道我成了鬼了吗?人鬼之间间隔这么大啊!」这时他想到他曾令僮仆和马宿在表兄窦温家,于是想马上赶到窦温家去。当时已是深夜,城门都已关闭,但裴珙一想到要进入城内,身子就穿过了城门。一下子就到了窦温家,这时才看到他自己的身体僵卧在地上,两个僮仆围在他的尸体旁呜呜地哭泣著。裴珙提著衣服走进门,大家看起来都好像没看见他,最后感到没办法了。就又走到外面要求街道上的人告诉他表兄的家人,但他极力表白,遇到的人都好像没看到他一样。裴珙徬徨忧恼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路边大哭起来。忽然有个老人问说:「这位小哥怎么了?」裴珙就把实情全新告诉他。老人说:「小哥骑到了鬼马,所以身体和灵魂分开了,这是你不小心遇到的。」于是两人一起回到窦温家,老人让裴珙闭上眼睛,从身后推了他一下,裴珙的尸体才复甦活了过来。后来两个僮仆说:「之前走到石桥上时,我们看见你突然发作了急病,说话也和平时大不相同,我们十分害怕,便赶奔这里,来到这儿,你已断了气。」裴珙惊叹了很久,过了一会就完全恢复正常了。回家后,他就将他的经历告诉他的家人。我在京都时,窦温曾经跟我细述经过。

※※※※※※

原文王之涣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ㄕˋ世)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讌(ㄧㄢˋ,同宴)。三诗人因避席隈(ㄨㄟ威)映[1],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豔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

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欢醉竟日。

译文

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无奈他们命运都不太顺畅,仕途艰难,而生活的经历又颇多相似之处。有一天,冷风飕飕,微雪飘飘。三位诗人一起到酒楼去,赊酒小饮。忽然有梨园掌管乐曲的官员率十馀子弟登楼宴饮。三位诗人回避,躲在旁边的角落里,围著小火炉,且看他们表演节目。一会儿又有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园女子,珠裹玉饰,摇曳生姿,登上楼来。随即乐曲奏起,演奏的都是当时有名的曲子。王昌龄等私下相约定:「我们三个在诗坛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个高低。今天算是有个机会儿,可以悄悄地听这些歌女们唱歌,谁的诗入歌词多,谁就是最优秀的。」

一会儿后,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就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一道:「我的一首绝句。」随后一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也伸手在墙壁上画一道:「我的一首绝句。」随后又一歌女出场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又伸手画壁,说道:「两首绝句。」王之涣自以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们竟然没有唱他的诗作,面子上有点下不来。就对王、高二位说:「这几个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头片子,所唱不过是『巴人下里』之类不入流的歌曲,那『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之曲,哪是她们唱得了的呢!」于是用手指著几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个说:「到这个小妮子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若是唱我的诗的话,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为师好了。」

于是他们三个一面欢饮说笑,一面等著。一会儿,轮到那个梳著双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得意至极,揶揄王昌龄和高适说:「怎么样,土包子,我说的没错吧!」三位诗人开怀大笑。那些歌手们听到笑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走了过来:「请问几位大人,在笑什么呢?」王昌龄就把比诗的缘由告诉她们。歌女们施礼下拜:「请原谅我们俗眼不识神仙,恭请诸位大人赴宴。」三位诗人应了她们的邀请,欢宴了一天。

注释

[1]隈映:在角落处隐蔽。

注唐代中期传奇小说集。一名《古异记》,薛用弱撰。《集异记》所记载的是隋唐时代奇闻怪异之事,其成书年代,一般认为在唐穆宗长庆年间。

作者

薛用弱,字中胜。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生平不详,著有《集异记》三卷,载有王维演奏「郁轮袍」、蔡少霞书写山玄卿「苍龙溪新官铭」等。《虞初志》收录有《集异记》16则故事。《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五〈奇物〉中亦有转记。

文章标签: # 官职 # 张衡 #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