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高考学生状态好怎么形容,高考前学生状态

tamoadmin 2024-07-03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临近,状态大不如从前,怎样避免“考前综合征”?2.高考前怎么调整心态?回望过去,让我感到压力很大的事件,是高考升学的时候。那时正是备考的关键期,时间尤为紧迫,学习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很大。我认为高考是人生必经的阶段,要正确看待压力,正是有压力才能更好地成长。在当下冲刺的那个时期,我认识到要想脱颖而出,就要把功课学扎实。于是通过拆解学习任务,一点一点的学习和巩固,直至调整为良好的学习状态。当内

1.高考临近,状态大不如从前,怎样避免“考前综合征”?

2.高考前怎么调整心态?

高考学生状态好怎么形容,高考前学生状态

回望过去,让我感到压力很大的事件,是高考升学的时候。那时正是备考的关键期,时间尤为紧迫,学习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很大。我认为高考是人生必经的阶段,要正确看待压力,正是有压力才能更好地成长。在当下冲刺的那个时期,我认识到要想脱颖而出,就要把功课学扎实。于是通过拆解学习任务,一点一点的学习和巩固,直至调整为良好的学习状态。当内心不堪重负时,就会进行自我激励,以积极的语言暗示自己,进而调节自己的心情。

1.直面学习上的压力

在即将迎接高考的前期,那种压力感是很强的。每天在教室里学习,仿佛像上了链条的机器,不停地学习和刷题。再加上,学校营造的紧张学习氛围,一度使我内心高度紧张。后来转念一想,既然这个压力躲不掉,那就只能直面压力。正所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当我学习压力很大的时候,我通常会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督促自己投入学习,奋勇向前。

2.分阶段拆解学习任务

那个时候升学压力非常大,一方面很害怕自己的学科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另一方面又担心高考时自己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水平,由此与自己喜欢的大学失之交臂。正是源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让我开始把注意力放到攻克学科知识上,按照学科的难易程度,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把学习任务一一进行了划分,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刷题。坚持了一段时间,心理压力慢慢减小了,内心也没有那么紧张和焦虑了。

3.当学习状态不好时,会进行自我激励

当时,大家都在拼命的学习和赶超,每天学习也都是分秒必争的,感觉自己像上紧了的发条,一直紧绷着神经,根本没有停歇的机会。在这样高强度的环境下,每当被学习压力压得喘不过来气时,我就会进行自我激励。比如:每走一步,就距离目标中的大学更近一步;奋力向前,才有更多选择的可能;这样激励,一方面是鼓励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在给自己加油打气。当心情状态调整好时,就开始专注于学习,并逐步攻坚学习难题,不被压力吓退。

在我看来,高考遇到压力很正常,因为那是当下学生的常态。在遇到学习压力的时候,要懂得舒缓自己,让自己的心情得到放松,同时也要遵循自己的学习节奏来安排学习任务,不能操之过急,循环往复的话,就会有好的效果。

高考临近,状态大不如从前,怎样避免“考前综合征”?

1)过度放纵自己

在高中时期,由于高强度的学习压力,紧张的学习氛围等因素,考生们难免会有些“喘不过气”。

在面对学校布置的众多任务中,他们的内心倾向于“不作为”。他们想找个方式“小放纵”一下,再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去完成任务。

于是,打游戏、追剧及阅读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课外读物,便成了他们选择放松的最好方式。

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本来是为了放松一下自己的活动,最后占据了他们太多的时间,导致他们完成任务的效率不升反降。熬夜打游戏、追剧等现象屡见不鲜。于是这时,一批人掉队了。

2) 通宵学习

3) 对于一个即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能努力学习固然是件好事,但努力过度,便另有说法了。

有很多考生,他们为了先于别人进步,常常通宵学习,试图借此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在一天24小时内,人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做事。

学习时间多,并不代表有效学习的时间多。在通宵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人以时间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成果,他们更在意,自己比别人多学了多长时间,而不是自己又学到了什么。

并且,通宵学习不利于身体健康,长期处在高强度学习压力下的考生们,需要在每天晚上养精蓄锐,第二天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再补充自己的知识。

3)心态“崩塌”

作为一个学生,除了要有强大的自制力,及正确的学习方式外,更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他们的心态好了,学习状态便也好了。

有很多考生,他们在平日里成绩优异,但却因没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在考试时过度紧张,与好成绩失之交臂。

还有一些考生,他们在成绩上虽然不显眼,但却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因此他们一次次进步,最终在高考取得了好成绩。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这也是值得被考生与家长们注意的问题。

高考前怎么调整心态?

保持一个平淡的心态。基本上到这个时候,很多的同学心态就有点急,也学不进去了,认为只有两个礼拜再学也没有用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上课效率有所下降,晚自习的那一段时间会三五成群的嘻笑打闹。其实,急是正常的,但不是必然的,按照自己既定的复习计划一步一步来,不要着急。心静如水才是对你最大的帮助,更有助于备考。

树立必胜的的信心

我们班主高考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平时考试当高考,高考当月考”。就是说,平时的老师要认真对待,功夫都花在平时。高考并没有多么的难,就算我所在的安徽省考的是最难的全国乙卷,也并不是那么的恐怖。高考考的大多是基础题,特别难的题目大概是百分之二十左右。平时付出了,高考结果就不会差,这一点要深信不疑。

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

说白了,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一切如常,保持和平时一样的作息规律,遵照学校安排,进行复习和训练。甚至还要正常做操和早读。有的学校觉得学生们要高考了,让孩子们多休息吧,考前几天会放松要求,其实不必,这样反倒会给学生们带来压力。

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平时也要经常暗示自己“我已经练过所有的题型了,我身经百战,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了,高考肯定能考出自己的水平来”。不要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该怎么办,也不要期望太高,总是和拔尖的学生去比较,只要自己能正常发挥即可。

这个时候学生的知识水平基本固定,也就是说高考分数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态的良好与否。经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要有勇气和信心,才能考出好成绩。

高三一年间,在不同的阶段,考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特征。如果能够针对这些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则可以稳定考生情绪,发挥出考生的实际水平。

一、摆正心态,调整动机水平。

刚刚升入高三的时候,很多学生都给自己定下了奋斗目标,有些学生还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对于高考来说,目标明确当然是对的,但当这种目标内化成学生内心一种不可抗拒的强动机的时候,它就会对复习带来不利的影响了。因此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提倡学生摆正心态,将考试动机调整到合适的水平。

针对老师和家长对于高考重要怀的强调,心理辅导方面能够做的工作是反其道而行之,适时地为学生减压。我们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这个定律所描述的是动机与效果之间关系。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考试的一种内部动力。它的强度与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动机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引起大脑皮质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也不能得到最佳绩效,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增加,直到达到一个最高点,超过这一点,动机强度的提高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并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在我给学生们讲述这个观点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强动机反而会带来学习效果地下降?成语中不是说“破釜沉舟”、“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吗?道理也很简单,当某种动机过于强烈时,就会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兴奋中心,这个兴奋中心会在人脑活动的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会对其他区域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这就会妨碍正常的思维活动,当然会对学习效果带来不利的影响了。

造成考生心理压力过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家长过分加压造成的,也有的学生自身的完美主义倾向所致,所以仅仅向学生讲解了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部分心理压力过强的学生,则要运用心理咨询的有关技术和方法,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找到成因,并帮助学生加以调整。

二、摆脱不合理观念,增强自信。

到了一模以后,考生又会碰到一个心理关口,即自信心受到打击的问题。普遍来说,学生的一模成绩较前相比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由于一模是首次综合性的测查,跟以前阶段性的考试相比自然难度增大,所以成绩的下降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对自己的信心产生动摇。更有一些学生由此产生了“我不行了”、“我完了”“我高考一定考不好了”等等悲观的想法。这是耐挫能力不强的一种表现,也是“不合理观念”所导致的结果。

不合理信念通常有三个特征:

第一,绝对化要求。即是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这种信念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有些学生会对自己诸如:“我必须在每一次考试中都取得不错的成绩”、“我不应该考不好”等等这样的要求。怀有这种信念的考生,就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可能按某一个人的意志去运转。某一个个体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即学生在某一次考试时成绩不理想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而代之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减少他们陷入到情绪障碍的可能性,帮助他们认识这些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之处、不现实之处,并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式去看待自己成绩。

第二,思维绝对化的学生往往还伴随着人格上的完美主义倾向,要求自己每一门学科、每一次考试都必须尽善尽美,一旦有一次失误,又常常会犯“过分概括化”的毛病。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就好象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一本书的好坏一样。以一模成绩的下降,来评价自己的学业水平,甚至评价自己的个人价值,得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结论,其结果是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的产生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第三,有“糟糕至极”的想法。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的、非常糟糕、是一场灾难的想法。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很容易过分夸大某一次考试的后果,一次考差了,就认为糟透了、糟极了,甚至引发“考大学没希望了”之类的想法。而当一个人沿着这种思路想下去时,当他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情或比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情时,他就是自己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了。这个时候,要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认清其观念地不合理,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通常我会问考生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有充分的、合理的证据说明自己真的完了?”

摆脱了不合理的观念,学生才有可能静下心来分析自己在一模中所反映出的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心态,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阶段的复习计划。

三、跨越高原现象。

二模之后,很多学生会进入复习中的“高原现象”。随着复习的进一步深入,觉得自己越学越糊涂,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感觉到学习好像没什么进展,甚至可能感觉到“退步”。这种随着复习时间的延长和复习难度的增加而导致的学习效果不明显、甚至呈下降趋势的现象,即是心理学当中所讲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复习的深入,学习方法需要随之调整,在没有找到新方法之前,学习成绩、复习效率往往会停止不前,甚至暂时下降。另外一方面的原因由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造成的,高三下学期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不少考生日以继夜,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也会产生高原现象。

那么,这一阶段就要指导学生了解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正确对待它,克服因高原现象产生的畏难情绪,避免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丧失自信,影响复习效率。建议学生改变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来适应复习的进程,并同时注意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消除急躁情绪,增强自信心。

四、放松心情,预防疲劳

三模以后,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引导学生放松心情,预防疲劳。疲劳的典型表现有大脑发晕、注意力分散、打瞌睡,作业速度明显减慢、错误率提高、思维混乱等。这是考生在连续紧张学习一段时间后,自然发生的体能衰退的现象,这是人体防止能量过度消耗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一种需要暂停学习,进行调节休息的信号。

休息时间紊乱、学习内容过多过难、心理压力过重、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营养不合理、不良的学习环境,都有可能引起学习疲劳,如果漠视这种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的学生会倍感疲倦,一些让人分心的联想或者是回忆不断地闯入脑海中,让人厌烦,可又挥之不去,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活动缺乏效率。

在这一阶段,心理辅导老师应该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预防学习疲劳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控制好自己的睡眠时间,在学习的间歇也可以闭目养神,还可以在感到疲劳的时候去散步、打球和进行一些轻微的体力劳动,甚至与别人聊聊天,也可以达到休息的目的。在组织复习的时候,还要注意各科学习时间的排列和搭配,做到文理相间、抽象性为主的学科和形象性为主的学科交替、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交替、内容多的与内容少的学科交替,使神经活动得到调节,这样,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不仅不会疲劳,而且还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五、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的运用是应该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的。有一则趣闻,说是有一个人,进入冷藏室后被无意地关在了里头,顿时他极度紧张,越想越怕,越怕越冷,最后被“冷”得缩成一团,竟在惊恐中死去,可是,当时冷冻机压根儿就没有打开,冷藏室的温度并没有冷到冻死人的程度。那么这个人是怎么被“冻”死的呢?这就是“心理暗示”作用的结果。他老想着“我快要死了”,一遍一遍地进行自我暗示,结果导致死亡。暗示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一切人身上皆可见到,暗示的特别功效在于,它不仅影响意识,还能影响潜意识,调动并控制生理反应。在考试前,如果总是担惊受怕,总是问自己“考不好可怎么办?”那你就总也摆脱不了焦虑的困扰。坚定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我有信心考出水平”,“我有能力考出水平”,“今天的精神真好,我一定可以考好”,“没关系,无论考试结果如何,那将不会是最后一次。”每天面带微笑地打开课本,笑是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快乐的表现,笑和自信的体验是一致的,是和人的自信相互促进,充满信心使人微笑,微笑使人信心增强。考生经常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的体验。走路的时候昂首挺胸,让自己的步伐坚定有力,适当地加快一点速度,都是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六、家校联合,创设宽松环境。

以上五个方面是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自我调整的指导,除此之外,还要以家长学校为途径,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为考生创设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考生家长应该帮助子女树立必胜的信心,创造宽松、欢乐的家庭气氛,不去渲染考试的艰难,给孩子制造畏难情绪。在学生备考的过程当中,尽量避免家庭纠纷,否则会使考生的情绪受到影响;并要减少亲朋好友的互访,各种不同层次的关怀、担心,反而只能起到把考生心绪搞乱的作用;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要注意不使用许诺和威胁性的语言,这容易使考生患得患失、畏首畏尾。

综上所述,高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不同的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心理辅导工作应针对这些阶段性特点,运用心理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形式,帮助考生调整好自己的复习状态,扎实的功底加上良好地心态,一定会在考场上取得满意的成绩。

文章标签: # 学习 # 自己 #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