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高考词语辨别_高考词语辨析题方法指导及实战演练

tamoadmin 2024-05-19 人已围观

简介1.有谁知道高中课本语文必修14近义词辨析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就会发现,“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撇开它们相同的语素‘制“不谈,就看不同的语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见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比如我们编撰或整理前人的著作,在一定时间内已经整理完毕,最后确定,准备

1.有谁知道高中课本语文必修14近义词辨析

高考词语辨别_高考词语辨析题方法指导及实战演练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就会发现,“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撇开它们相同的语素‘制“不谈,就看不同的语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见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比如我们编撰或整理前人的著作,在一定时间内已经整理完毕,最后确定,准备发表的本子就叫它“定本”。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明白了“制定”和“制订”的区别,我们就不至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了,再实际运用中,也就能够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拟定

1、起草拟定:拟定远景规划

2、揣测判定。

没有最终形成结果。

有谁知道高中课本语文必修14近义词辨析

 高考语代卷中每年都有成语运用的题目。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可谓浩如烟海,这么多的成语,如何掌握呢?很明显,要掌握每一个成语,是绝对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掌握成语,这或许会使我们对正确使用成语的理解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的阶段。

  一、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代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如:

 例1 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高考题)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 “万人空巷”(1997年),“炙手可热”(1999年),“首当其冲”(2000年春季)等。

  二、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判断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例2 在“校园代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2001年)。

  三、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如:

 例3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四、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如:

 例4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例 4中要就把“对”改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五、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如:

 例5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1997年高考题)

 例5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 “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等等。

  六、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如:

 例6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代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2000年全国高考题)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1999年),“汗牛充栋”“左右逢源”(2000年),“车水马龙”(2001年),等等。

  七、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如:

 例7 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代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而不能修饰“我国代艺舞台出现的繁荣景象”,上句显然超出该词的使用范围,因而误用。该句应用“万紫千红”,其不但可用来形容花木,还可用来形容人、代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八、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

 例8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近义词的辨析是高考词语运用的主要内容,因为词义相近,差别细微,所以辨析起来就显得困难,近义词的辨析要“存同求异”,两个词的“同”一定多于“异”,所以要在“异”上下功夫,这样就能辨别出它们的细微差别。下面是近义词辨析中最易出错的一些词,列举在一起,供大家在复习时使用。

(1)整个、全部

一个整体的东西,才能说“整个”,如“整个学校”、“整个国家”。由许多个体合成的东西,应该说“全部”,如“全部存款”、“全部书本”。如果是人,就用“全体”,如“全体教师”。下句该用“全部”。

为了照顾整个信件的投递速度,目前还不能直接送到驻地。

(2)确切、确实

“确切”是“准确”、“恰当”的意思,如说“把蒋介石比作运输队长是非常确切的。”下句该用“确实”。

确切做到师生互助。

(3)丰满、丰富

“丰满”一般地只用来形容有形体的东西。下句该用“丰富”。

我的生活经验比以前丰满了。

(4)化验、检验

用化学方法来检验,叫做“化验”,否则只能说“检验”。下句该用“检验”。

以“血色素对照”化验,已经到了严重的贫血状态。

(5)保障、保证

“保障”的意思是说对于已有的东西加以维护,使它不受损害。“保证”是说担保完成一件工作或实现一种理想。下面两句的“保障”都该换用“保证”。

A.你将保障黄河不出岔子。

B.只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的文化科学艺术不断发展和繁荣。

(6)迎合、迎接

“迎合”有“逢迎”、“讨好”的意思。下句该用“迎接”。

改造自己来迎合这个伟大的时代。

(7)发展、增加

下句说“数量发展”,意思也不能算错,但是有点“小题大做”,用“增加”更合乎习惯。

教师用书的出版数量正在逐渐的发展。

(8)发明、发现

创造一种新的事叫“发明”。有些事物原先就存在,只是大家不知道,现在找出来了,叫“发现”。下面两句里的“发明”和“发现”用错了,应对调。

A.伯凯瑞发明铀的放射性,居里夫妇发明镭锭。

B.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一个发现了以茶为饮料。

(9)口号、标语

嘴里喊的叫“口号”,纸上写的叫“标语”。下句该用“标语”。

会场上布满了有关抗击非典的口号。

(10)心理、心情

“心理”指人的想法,跟“情绪”的意思相近的是“心情”。下句该用“心情”。

可是大家的心理却显得更加沉重。

(11)位置、地位

“位置”指人的地位,或指事物的重要性,如说“《狂人日记》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在这种场合,也可以用“地位”。但文章篇幅的长短,只能用“地位”,不能用“位置”。下句该用“地位”。

这样重大的问题,在两编内仅占了五页的位置。

(12)对立、对比

“对立”是“敌对”的意思。下面这句该用“对比”或“对照”。

解放前与解放后两个社会恰成对立。

(13)秩序、次序

“秩序”是就事物的整齐或混乱说的,跟先后没有关系。下面这句该用“次序”。

讨论的秩序,是先从重工业起,然后及于一般的生产品。

(14)价值、价格

“价值”的意思比较抽象,说一件事物“有价值”,等于说它有用处,有重要性,或有意义。对于商品,我们只说“价钱”或“价格”,不说“价值”。下句该用“价格”。

由于会计的精确计算,我们确定了推销的价值。

(15)气氛、印象

“气氛”跟“印象”的意思相近,如说“悲惨的气氛”。能够给人的是“印象”,不是“气氛”。下句该用“印象”。

给人一个全厂都投入生产高潮的气氛。

(16)事实、事态

“事实”指即成的事,不能扩大。能扩大的是“事态”。下句该用“事态”。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要把事实再扩大了。

(17)遭受、受到

“遭受”比“受到”的范围窄一点,只能用于不幸或不利的事。下句该用“受到”。

慰问团遭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18)布置、安排

“布置”有自上而下地分派处置的意思。“安排”则没有。安排可以以人为对象,有安顿的意思。下面两句的“布置”都该改为“安排”。

A.他为自己布置了许多工作。

B.她把子女布置好,就出差去了。

(19)突然、猛然

“突然”和“猛然”都有动作变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猛然”只能作状语,“突然”除作状语外,还可作谓语、定语、宾语。下面两句都该用“突然”。

A.情况很猛然,我们谁也没有反应过来。

B.这件事情让我们感到太猛然了。

(20)深入、深刻

“深入”多与表动作行为的词搭配。如“必须进行一场深入的批判”、“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深刻”则多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搭配,如“深刻的印象”、“深刻的内容”。“深刻”有接触到问题的本质的意思,又有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意思。“深入”有透过外表达到事物的内部的意思。下面这句该用“深入”。

我们党的政策已经深刻人心。

(21)脑袋、头部

“脑袋”适用于日常口语,“头部”运用于书面语。下面这句该用“脑袋”。

那个孩子可真坚强,铁蒺藜刺破了他的脸,疼得他的小头部汗珠直掉,但他两只胳膊还是紧紧地抱住那个坏家伙的腿。

(22)充分、充足

“充分”大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如“理由充分”、“条件充分”。“充足”大多用于比较具体的事物,如“光线充足、“经费充足”。下面这句该用“充分”。

我们必须充足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23)交换、交流

“交换”和“交流”都指双方把自己的东西给对方,但是它们的搭配对象却不同。“交换”一般与“礼物、意思、资料、产品”等搭配;“交流”则与“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搭配。“交换”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具体的或所指范围较小的词;“交流”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抽象或所指范围较大的词。下句或改为“充分交换意见”,或改为“充分协商”。

经过大会充分交流,共选出任清等二十名劳动模范。

(24)爱好、嗜好

这两个词都有对某种事物很喜欢的意思,但“嗜好”比“爱好”意义更深一层,不仅是喜欢,而且还有了瘾,成了习惯,喜欢到无法与之分离的地步。下句该用“爱好”。

供应人民嗜好的日用品是我们的职责。

(25)摧残、摧毁

“摧残”和“摧毁”, 都有加以破坏的意识,但“催毁”的含义比“摧残”的重。“摧毁”表示从根本上加以破坏,以至于毁灭;“摧残”仅指伤害或破坏人、物的部分,使之残缺不全,不一定到毁灭的地步。下面这句该用“摧毁”。

我们用大炮摧残了敌人的阵地。

(26)事情、事件、事故

不论大事儿、小事儿,如何发生的事儿,都可以叫“事情”,概括的范围最大;“事件”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平常的重大事情,概括的范围小;“事故”则专指偶然发生的不幸事情,概括范围最小。下面这句该用“事故”。

我们要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27)收集、搜集

“收集”和“搜集”,都有把不在一起的事物集中起来的意思,但两者意义侧重的方面不同。“收集”侧重于“收”,即收拢,对象是现成的事物;“搜集”则重于“搜”,即搜寻,对象是须到处寻找的事物。下句该用“搜集”。

他多年来潜心于收集文物。

可能不够 凑合使吧

文章标签: # 成语 # 意思 #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