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2020年高考神童_2017年高考神童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女神童”张易文,她有着怎样惊人的学习天赋?2.4年过去了,那个350分勉强考上大学的10岁张易文,如今怎么样了?3.“抠门父亲”将女儿退学,逼她10岁直接高考,结果怎么样?4.湖南神童魏永康,13岁考大学,17岁上中科院,母亲:恨不得他死了5.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进清华的神童何碧玉,后来为何招致非议?6.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进清华的神童何碧玉,后来为何招致非议天才不是一蹴

1.高考“女神童”张易文,她有着怎样惊人的学习天赋?

2.4年过去了,那个350分勉强考上大学的10岁张易文,如今怎么样了?

3.“抠门父亲”将女儿退学,逼她10岁直接高考,结果怎么样?

4.湖南神童魏永康,13岁考大学,17岁上中科院,母亲:恨不得他死了

5.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进清华的神童何碧玉,后来为何招致非议?

6.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进清华的神童何碧玉,后来为何招致非议

2020年高考神童_2017年高考神童

天才不是一蹴就成的,它需要健康的环境、后天的不懈努力加上可以施展的良好机遇。有句古话是这么说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生在于一个字,那就是“勤”。

没有智慧的头脑和果断的判决能力,就像是没有蜡烛的灯笼,散发不了它的光芒,而13岁就能在高考这场战役中取得654高分的神童孙天瑞,常人确实不能与之相比。

自学成才还是邻居们口中的“神童”

孙天瑞,1996年出生,是一个典型的90后。从小在学习能力上,孙天瑞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优势,一般孩子都要满一周岁才会开口喊爸爸妈妈,但是孙天瑞在他7个月的时候就咿咿呀呀会叫爸爸妈妈了。

在他一岁时,他已经能够扶着栏杆自己站起来了,并且能够一边扶着栏杆一边走路。一般来说,小孩子都会喜欢那些新奇的玩具之类的,但是孙天瑞不一样。他是喜欢新奇的东西,但是他不喜欢玩玩具,他喜欢看那些看图识字的卡片。

母亲见他这般好学,便买来许多这方面的卡片和点读机,还在家里的墙上贴满了类似的贴纸。母亲从来没有教孙天瑞学这些,都是在他刚开始会说话的时候,孙天瑞拿着点读机,哪里不会点哪里,通过自学,认识了许多字和物品。

有时候孙天瑞跟着母亲上街逛超市的时候,孙天瑞仿佛打开了新世界,他就像是十万个为什么。不停的问母亲,这是什么,这个有什么用,而且孙天瑞认识的东西也十分多。他比同龄孩子认知能力都要强,当那些孩子刚回开口说话的时候,孙天瑞已经能和大人简单交流了。

并且孙天瑞口才十分好,小嘴也甜,见到邻居们就喊“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邻居们都称他为“神童”,别看他年纪小,但是他懂得东西却非常多。

在孙天瑞四岁的时候,他更是能读儿童版的四大名著,大多数这个年纪的孩子连字都还没认识几个呢。孙天瑞和同龄的孩子赤裸裸的拉开了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曾有邻居问起过孙天瑞的母亲,问她带孙天瑞去什么培训班的,自己也想带着孩子去。但是母亲却摇摇头说没有去过任何培训班,都是靠他的自觉自己在家学的。邻居表示十分震惊和羡慕,“神童”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

母亲帮其代写作业

到了六岁时,孙天瑞和正常孩子那样上了小学一年级。才上课没几天,老师就发现孙天瑞要比同班同学学习能力更强,很多知识都不需要老师教,孙天瑞已经都掌握了。

但是老师还发现一点异样,尽管孙天瑞的学历能力比别人强,但是他的自理能力要比别人来的弱。孙天瑞吃午饭的时候用起筷子来十分生疏,平时更喜欢用勺子来吃饭,甚至有时候午睡的时候还会尿床。

老师孙天瑞的母亲反应了这个问题,但是母亲并没有放在心上,她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这些生活细节,以后长大了自然也都会改掉。

在孙天瑞三年级的时候,他也渐渐的懂事起来,知道大家都夸他聪明叫他“神童”,这让孙天瑞变得骄傲自满。他开始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讲的内容了,回家也不做作业。孙天瑞心里想,反正我比同学要聪明,我就算不学习,也都是全班第一的成绩。

母亲看到孙天瑞这样,心里不是滋味,也好说歹说劝过他。但是孙天瑞不把母亲的话放在心上,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予理会。老师又催着要交作业,每天放学回家的作业都会发到孙天瑞母亲的手机上,迫于无奈下,母亲只能帮孙天瑞代写作业。母亲尽力的去模仿孙天瑞的字迹,一开始老师也觉得有点奇怪,但是也没太在意。

几次之后,老师也发现了端倪,便打电话给孙天瑞母亲,向她反应了这个情况。母亲只能向老师交代了实情,于是老师找来了校长和孙天瑞父母一起进行了谈话。

他们认为,这么个天才孩子如果就这样堕落下去,这是一大损失。所以回家后,父母亲也静下心来,心平气和的和孙天瑞进行谈话,孙天瑞也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此后,他再也没有骄傲自满开始发愤读书了。

拒绝北大上北航完成自己的梦想

之后,孙天瑞每天刻苦学习,由于他成绩优异,便屡屡跳级。在2009年的时候,孙天瑞顺利的从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毕业,当时孙天瑞的高考成绩总分有654分。

这时的孙天瑞年仅13岁,人们都赞叹他小小的年纪,却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令人十分钦佩。虽然只有13岁的孙天瑞,但是他的身高已经有1.82米了,俨然有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平时和长辈们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当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许多重点大学向孙天瑞抛来了橄榄枝。其中就包括北京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天瑞的爸爸自然是希望儿子能够进北大,毕竟北大这所学府是众多大学里面比较有名望的大学,是很多人挤破脑袋也想进的一所名校。

但是孙天瑞拒绝了上北大读书,他选择了北航,这是孙天瑞长这么大以来头一次和父亲出现了分歧。孙天瑞告诉父亲,自己从小的梦想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北航就是心目中最喜欢的学校,里面承载着许多航天人员的梦想,他们坚持自我,可以在天上自我的翱翔,自由自在。当孙天瑞说到这些的时候,他的眼里都是有着星星的。

孙天瑞坚持要上航大,因为航大给予了孙天瑞特殊的待遇,那就是他可以学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这也是孙天瑞最喜欢的专业。之后孙天瑞就可以专门研究飞机的发动机了。父亲看在儿子这么执拗的份上,也就随着儿子的心愿去了。

每个人在儿时的时候,心里必然都承载着一个梦想。我们只有坚持自己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只要种下希望的种子,总会开花结果的,上天总是会眷顾奔跑的孩子。

高考“女神童”张易文,她有着怎样惊人的学习天赋?

任何人都可以比我们优秀,也一定会比我们优秀,因为在对方的身上有我们所没有的优势,这就是对方比我们优秀的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少去非议别人,比不上自己的地方,只有尊重差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可以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更加的优秀,人一定要及时去弥补自己的短板,多向别人的长处学习。很遗憾的地方是很多人都不抱这样的想法,大家看到的只是自己的优势和别人的劣势,然后尽情地去嘲笑别人的劣势,从来都没有发现别人比自己厉害的地方,以至于自己故步自封,人生也走起了下坡路。对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成就的人而言,他们眼光自然不会如此的狭隘。就像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了这位河南高考神童。

对于众多莘莘学子而言,高考是改变自己人生一生际遇的关键地方,如果可以在高考上一战成名,那么自己往后余生也都能走得更加的顺利,如果在这个战场上自己失利了的话,那么在这条起跑线线上就落后了别人一大截。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位故事的女主角,小小年纪就把高考斩落马下,她是一位天才少女,名叫何碧玉。

何碧玉在小学六年级灵光乍现

何碧玉出生于河南,那个时候的中国才刚刚进入义务教育的时期,何碧玉也只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学生,从一年级读到五年级的时候何碧玉,并没有什么特殊突出的地方。然而一到六年级,她的人生就仿佛开了挂一样。

她就好像学会了什么武功秘籍一般,在六年级那一年进入了当地的天才少年班。在13岁的时候迎来了自己的第1次高考,高考之后凭借当时的分数,何碧玉已经可以读很优秀的学校,但是她依然对自己不满意,觉得自己没有在高考的战场上发挥出真正的实力,所以准备重新备战一年。

只有第2次高考,她信心满满地把最后的成绩展现给世人,让世人知道了这位14岁的天才少女。对于我们普罗大众而言,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个女孩子最后所表现出来的亮眼成绩,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女孩背后付出了多少的努力,而那些挥洒的汗水,数不尽的夜晚所付出的艰辛都理所当然地被我们给忽视了。对于这个女孩子的成功,我们冠以天才的称号,但不知道为了天才这两个字,这个女孩在背后到底承受了多少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辛苦。

满分成绩考进清华

人生都是公平的,机会也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对那些努力的人命运也会嘉奖他们,在2000年7月份年仅14岁的何碧玉,以750分满分的高考成绩成为了当年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这样的成绩可以让她自由地去选择自己想要的学校,很多名牌大学也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最后何碧玉的选择是理工信息更为浓厚的清华大学,她也成为了同年级清华大学新生里面年纪最小的一位。

初出茅庐何碧玉,顶着天才神童的光环,也惹来很多人的质疑和争议,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会成为现实版的伤仲永。伤仲永的故事相信大家在课本上都有了解过,仲永是一个天才儿童,但是最终因为种种遭遇泯然众人。当然大家这样担心并不是没有顾虑的,毕竟像这样的少年天才年纪轻轻三观都还没有完全建立,就早早的已经步入了成年的社会,很容易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毕竟在新闻报道当中天才考上名校,但是荒废学习被劝退的例子不在少数。

但是很快何碧玉就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她给那些曾经质疑过自己的人狠狠打了一巴掌。在大学4年的生活当中,何碧玉并没有受到周遭的诱惑,一直都埋头苦读,除此之外也发展了很多兴趣爱好,在很多社团活动当中,都能看到何碧玉的身影。虽然这个女孩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但是也遭到了周遭的诋毁和谣言,毕竟这些是自己没有办法去避免的。但是对于这个女孩来说,只要自己的人生过的肆意和潇洒就足够了,只要自己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坚持自己的初心,那么就是快乐的。

何碧玉活得潇洒

在这个女孩的高中母校里面,她一直都是大家热议的对象,有很多喜欢嚼舌根的人造谣说何碧玉在上大学的第1年因为生活不能自理,就已经退学回家了。可是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子,那时候的何碧玉早就出国了。所以面对谣言,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不能去相信,大多都是因为嫉妒,所以才编造出来的谎言而已,见不得别人活得那么的幸福,得到那么多的成功,所以才有了所谓的谣言和争议。

一直以来的良好习惯,让这个女孩在毕业之后轻而易举就获得了国外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offer。这样的一份offer对于其他人而言是难如登天的。但是他就这样子得到了,而且与之相比更加困难的博士之路这个女孩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成功get了。在自己毕业之后,何碧玉效力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在前两年的时候,这个女孩更是成为了美国纽约大学的一名助理教学教授,也正式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这个女孩的优秀是显而易见的,可能有很多人都会质疑她为什么在自己毕业之后没有选择回国效力,也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非议,可是作为旁观者,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我们真的没有资格对这个女孩指手画脚。

纵观这个女孩的前半生,因为自己的优秀遇到过很多的机会以及污蔑,可是这个女孩并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里,也没有因为别人的嫉妒和争议而让自己迷失了本心,这一路一直都在抵御前行,也靠着自己的实践告诉了我们,只要人足够优秀,不需要去管别人说什么都不会对自己产生任何的影响。

总结:人这一生总是要为自己而活的,周围的声音都只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嘈杂声而已,别让我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无愧于内心,只要我们活的是肆意坦然的,只要我们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就够了,我们只需要对自己的人生有所交代,不要让自己的一生活得荒废,那么就是精彩和大写的一生了,你觉得呢?你还知道哪些神童的故事?他们后来的结局都如何?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讨论,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变革,我将与你同在!

4年过去了,那个350分勉强考上大学的10岁张易文,如今怎么样了?

?张易文十岁参加高考,最后被商丘工学院。录取古往今来,教育是国家发展之重本。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非常关键而且重要的途径。我国盛行一年一度高考制度,提到高考,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人们对于每年高考的优秀生及其优异成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有这么一位小姑娘,她的名字叫做张易文,她表现出来对学习的极大的天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神童小天才,她有着怎样惊人的学习天赋吧。

张易文,河南人。据张译文的父亲说,他用了八年的时间自学完成小学、中学课程。最后考入了北京大学。她的父亲还在香港获得了香港中文系的博士学位,由此创立了名为?易文?的语言系统,女儿?张易文?的名字由此而来,我们不难看出,父亲对女儿张易文寄于很高的期望。张易文并没有在正规的学校机构学习,而是在私人的机构学习。

父母就是她的老师,直至完成了她小学、中学课程的学习。2016年,张易文经父亲报考正式参加了高考,考了172分,复习了一年,高考分数升到352分,那年她才10岁,被商丘工学院录取。这样的?好成绩?令无数人感叹,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而张易文小小年纪刚刚进入大学校园,还没好好享受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乐趣。她的父亲就已经为她规划好了以后的学习路线。张易文的父亲希望女儿能够在二十岁之前读完博士,然后出国留学,但对于张易文父亲的这一愿望张易文能否将其变为现实,那就不尽而知了。

“抠门父亲”将女儿退学,逼她10岁直接高考,结果怎么样?

4年过去了,那个350分勉强考上大学的10岁张易文,如今怎么样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大的压力,大人们开始将压力递给了孩子,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不惜使尽千方百计,那些体制中的艺术高考和体育高考不幸中招。近年来,关于跳级读书的报道也铺满了我们的眼前。跳级读书,在本该玩耍本该肆无忌惮的年纪学习,过早的进入不属于自己的舞台,这样对孩子的发育社会的发展会带来正向的影响吗?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这位一位女孩。

今天我们讲到的就是河南省一名叫张易文的高考神童,她的父亲曾经表示自己就是神童,曾经8年自学完成所有课程,还是北大博士,后来这一切都被网友推翻,都只是他的学历。而张易文的出生又给他的父亲带来了希望,他将自己的期望都压在了女儿的身上。

经过自己的教导,2016年张易文的父亲让她参加的高考,但是第一次参加高考张易文取得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甚至连大专都上不了。但是第二次,张易文的父亲又让她参加了高考,她以352的分数被一所大学录取,当年她才10岁。

但是这个十岁就上了大学的“神童”在大学里还是周围的同学朋友格格不入,跟别人聊天都聊不到一起,而且她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还有靠父母,现在的她毕业后并没有继续深造,而是在父亲的私塾当起了助教,每月底薪2000元。“她有时候不能按时到校,不认真上课或批改作业,会被扣一部分工资,最后到手大概是1000元左右一个人的成长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有自己可以照顾自己的生活能力。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湖南神童魏永康,13岁考大学,17岁上中科院,母亲:恨不得他死了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好像越来越多的快节奏生活充斥着这个社会,也越来越多聪明的孩子浮出于这世间。在人们感叹世界发展之快,竞争之激烈的同时,也应该遵循基本的成长法则。不要被这浮华世间迷乱双眼,要懂得真正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随波逐流,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的童年

好像神童这个词语有点远,有点遥不可及,但是在河南就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因为十岁考入大学而被称为“神童”。好像所有都在感叹她的聪慧和不同寻常的人生,然而事实上。

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强行辍学,因为父亲觉得上学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财,不如自己在家教她知识让她成长得更快,于是她的父亲给她规划了一个令人错愕的人生图——“10岁考大专,13岁考本科,14岁考一本”。丝毫不顾及女儿的感受,能否接受这样的令人压力倍增的童年。

2016年,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充满着自信的张易文的爸爸选择让女儿去参加高考,然而,没有向正常的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无数次考试的普通学生那样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九岁的张易文只考到了172分,这个分数远远达不到任何学校的录取线。这个结果是大家意料之外的,但是又确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大家以为她的父母会放弃原来的教育方法的时候,她的父母却还是没有送张易文去学校。

2017年,第二次参加高考的张易文在高考中得到了352分,这个分数对于一个十岁的小女孩来说已经不算是差了,但是和普通考生比较又是一个很低的分数。最后,张易文被河南的商丘工学院录取,但是这仅仅是一所大专院校。

很多人猜测,也许张易文再学习几年那么她的成绩会更高,而不是仅限于一所大专院校。然而她的父母接受了录取通知书,让十岁的小女孩成为了一个大学生。

浮名困扰的大学

2017年,年仅十岁的张易文进入了大学读的校园。在张易文的年级军训照片上,一个十岁的小小的女孩与周围的哥哥姐姐们身高相差一大截,看起来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这个瘦弱的女孩子的大学生活并不是平平静静的。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记者围堵在学校门口或者想尽办法混进学校去采访她。可以想象,记者分为两种,一种是想要探究她是如何用五年的时间来学习了十二年学习的东西,另一种则是质疑,想知道她究竟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神童。大家都想知道张易文在大学的生活方式,这些探究毫无疑问,完完全全的打乱了她的正常生活。

因为张易文父亲的过度宣传,在一段时间内很多人对商丘工学院的印象特别差,导致有一些学生十分委屈,无法忍受一些人对学校的嘲讽。甚至还有学生在贴吧和微博等平台上说张易文是“扫把星”。

张易文周围的同学都是十八九岁的学生,他们相差八岁以上,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她的舍友也不敢在她面前讨论大姨妈(生理期)和男朋友的话题,因为她年纪太小,怕在她面前提起来不好。即使有时候不小心提起来了,也很快就将话题插过去。虽然张易文想让同学们把她当成同龄人,但是很难成功。

在宿舍一起讨论追星和电视剧的时候,张易文也格格不入,因为之前的教育中,父亲禁止她接触这些东西,而且她年纪还小,对这些也不感兴趣。即使宿舍的舍友对她很好,但是,她们之间存在的代沟是没办法消除的。这种代沟让张易文,几乎没有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她也没有办法去和别人倾诉自己的想法。

除此之外,张易文的学习也没有办法跟得上老师的速度,在大一时,她就有科目没有通过。在大一寒假,张易文对父母说想回到初中,却被父母拒绝,之后,她接受了现状,学着周围人的做事方法,继续进行大学的学习。

渺渺无望的未来

现在,张易文依然在大学里读书生活着,即使是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份年龄带来的差距还是无法消除。即使她学着向成年人一样去与其他人交流,学着成年人的处事方法,也还是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成年人的世界中,这种被迫成长让张易文与同龄人也无法交流,她们思考的东西都是不相同的,这让张易文感到孤独和无助,这对于张易文的成长无疑是不利的。

但是对于张易文父亲来说女儿过早进入大学是一件好事,在接受记者的采访的时候,他表示:当然是好事!因为省了8年的抚养费,又能早8年挣钱,全国几千万像我这样的低收入家庭,也能读得起博士、爬进上流社会了。

然而大部分网友对他的看法表示不赞同,根据大家的观察只要是采访,张易文的父亲都会穿着印有他的那个“培训机构”的衣服,即使是和女儿的合照,他都是打着广告,很多时候,张易文都不是很想接受记者的采访,但是她的父亲不会放过宣传炒作的机会,让她过分的曝光在了闪光灯之下。

我们没办法去预见未来,不知道张易文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成长道路与正常学生不同的她是不是真的能够像其父亲预想的那样去读研究生,博士生,这些都是一个未知数。为了省那几年的钱,而让女儿过早接触不是这个年纪应该接触的东西,为了让女儿早赚钱,而让她失去了自己的童年、甚至青春,这样真的值得吗?

天才和神童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是都应该在自然条件下有这种天生的智慧和头脑,或许跳级自学这种情况就是他们对的人生轨迹,但是,这只属于真正的天才和神童,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里如鱼得水,没有不适,而不是强行“神童”。

当成功成了一种赌注,当与众不同成了一种扭曲,当为了目的强行改变自然健康的成长轨迹,那么结果将惨不忍睹。揠苗助长的小苗内心流泪想挣脱这痛苦的成长,不堪重负的“神童”想拥有自己的和朋友一起长大的快乐童年,每个人每件事都有自己的运转轨迹,强行改变只能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进清华的神童何碧玉,后来为何招致非议?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国的 历史 长河中,出现了很多有名的人物。直到今天,我国依然有很多少年英才,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亮。

但关于这些天才少年,其中也不乏伤仲永的案例,年少成名,最后还是泯然众人。

对自己的孩子,相信每一对父母都付出了全部的爱,同样,任意一对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很高的期待,希望孩子将来能成才。

然而,在湖南,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年仅13岁就考上大学,被湘潭大学录取,在17岁的时候又被中科院录取。但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在中科院就读没多久,就被中科院劝退,母亲也骂道:“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天才少年魏永康

魏永康出生于湖南一个普通的家庭。因为父亲因伤退伍,家庭的重担全都压在母亲身上。母亲对他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他尽快长大成人,为家里减轻负担。

对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想要改变当前的命运,只有努力读书。也因为母亲曾经未曾完成学业的遗憾,因此,她对教育十分看重,在魏永康很小的时候,就对他进行了培养。

在学习上,魏永康没有辜负母亲的教导,在母亲的提前教育之下,他比其他的还在懂得更多。在其他孩子还在牙牙学语时,他就已经认识1000多个字了,而在别人还在上幼儿园时,他已经开始上小学了。

在魏永康进入小学阶段以后,他仅花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别人6年才能完成的学习;8岁就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了重点中学,直到13岁的时候,直接被老师推荐参加了高考。

那一年,他考上了湘潭大学的物理系,进入学校以后的他,成绩依然十分优异,在大学毕业以后就进入了中科院学习。本以为他的优秀会继续下去,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三年的学习时间让魏永康直接从神坛跌落,他被中科院劝退了。

跌落神坛的原因

魏永康在学习上的天赋毋庸置疑,但天才好像在某一方面都会存在一些不足。

小时候的魏永康一直生活在母亲的羽翼下,为了让魏永康能够专心学习,母亲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基本上达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程度。也因为母亲在生活上的细致照顾,长大后的魏永康并没有一点生活自理能力。

而且处理生活上的照顾以外,母亲也不允许有其他人打扰魏永康的学习,经常直接题替魏永康回绝那些来找他玩的同学。本来魏永康就比班上同学年龄小很多,再加上母亲的阻拦,他和同学的来往交流就更少了。长大以后的他,基本上习惯一个人思考,缺乏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社交能力。

正是因为母亲这样的教育方式,魏永康在考上中科院以后,各种弊端就显露了出来。他的自理能力极差,更严重的是已经影响到了他的学习。

这也导致中科院对这位天才少年十分失望,最后做出劝退处理。回到家以后的魏永康大受打击,经常无所事事,甚至还沉迷于 游戏 之中。看到这样的魏永康,母亲十分失望,甚至说出了“宁愿他死了更好”的伤人话语。

平凡普通的生活

魏永康对母亲的各种谩骂不为所动,看到这样的魏永康,母亲觉得通信万分,在外人的劝告和自己的反思下,她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曾经的错误。

为了改变魏永康的状态,她开始主动邀请魏永康的同学来玩,并且教魏永康整理家务。

在她的耐心帮助下,魏永康慢慢发生了改变,他开始主动给卧病在床的父亲端茶送水。

除了母亲的帮助,魏永康的干妈对他帮助也很大。她让魏永康在华容县人大上班,希望他能在这里学习到一些 社会 上的相处方式。

魏永康也没有辜负大对他的期待,慢慢地,他开始变得像一个正常人,自己洗衣做饭,会主动汇报自己的行程,就连买菜也知道买便宜实惠的。

2008年,魏永康结婚结婚生子。他从神坛跌落,又从堕落中走出,成为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2009年,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后进入一家公司工作。

现在的魏永康虽然平凡,但他过得却比以前更加幸福。

写到最后

我国的魏永康并不在少数,主要原因还是在教育上。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待,往往让他们只注重孩子天赋的培养,而忽视了孩子在生活中的生存技能。

对于孩子,父母要放平心态,不要一位地追求孩子的成功,要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方面,进行重点培养。但同时,对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也不能忽视。

我们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人才,需要的是有自己的思想和道德的综合性人才,即在注重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面对生活的一切问题。

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进清华的神童何碧玉,后来为何招致非议

高考,一个我们青春里美好又惶恐的词语。美好在,它承载了一群人的热血与梦想,它见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少年的奋力拼搏;惶恐在,读书十二载只为它花开的负担太沉,它总是摧毁我们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绝大多数都要经历高考,它就像一座独木桥,背后是千军万马,谁都想要冲过去,其中不乏落水的人,自然也不缺顺利通过的人。但不管谁回想起来,这都是一段惊险的经历。

但造物者是有大智慧的,他创造了庞大基数的平庸者,也会创造一小撮天才。20年前的河南状元何碧玉,就是造物者完美的作品之一。

当我们为高考这座独木桥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这位14的少女却已经参加了高考,并且以750的高分考进清华。有时候,人与人的差距,真会让人惊讶。

天才神童,不一样的起跑线

1985年出生在河南省新乡市华北石油地质局所在地,1992年至1996年就读于新乡市石油小学,1996年的何碧玉当时只有小学五年级,但年仅10岁的她,就已经以出色的成绩,在层层选拔中进入了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新乡市一中少年班。

在那里,何碧玉和一群同样的天才少年,用四年的时间学完了小学至高中的所有课程。当我们还在跳皮绳的年纪,何碧玉就已经和我们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了。

在2000年的时候,年仅14岁半的何碧玉就参加了河南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并且以标准分750的优异成绩摘下了当年河南省的理科桂冠。最终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

一时之间,何碧玉成了河南省高考历史上的一个神话,成为了被历史记住的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孔融四岁让梨,项橐七岁为孔子师;甘罗十二岁为丞相,曹冲六岁就会称象;老子十岁就未卜先知,李贺七岁就能吟诗作对。

就和何碧玉一样,他们从小就才华出众,是众人眼里的闪闪发光的星星,有着无限的魅力,成为世人羡慕和追捧的对象。你可以说上帝偏心,但普通人和他们从出生起就已经被拉开了差距。

万众瞩目,清华最小的学霸

2000年时,何碧玉就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清华学子,在清华大学的四年中,何碧玉并没有恃才傲物,她依旧勤奋学习,在清华的图书馆里,总是会有一抹小小的身影,那就是何碧玉。

图书馆是何碧玉最常去的地方,尽管她已经比很多人都优秀了,但她从来不会虚度光阴,每天都在用知识填满自己,但千万不要认为何碧玉就是这样的一个书呆子,她不是只有爱读书,她还积极地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培养了很多的兴趣爱好。

虽然年纪小,但她在大学变得越来越独立,她并不是一味死读书的学霸,而是一位真正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学霸。

真是越优秀的人越努力,就像老话说的,优秀是一种习惯。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内是已知的,你知道的越多,你的圆圈就会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于是,你与未知接触到的空间也就越多,但不知道的东西也就越多。”

事实就是如此,越优秀的人越可以看见自己的无知,他们的眼睛常常用来审视自己,从而他们会不断对知识产生渴望,而大部分平庸者的眼睛是用来看别人的,普通人总是去审视别人,看别人是否达到了他们心里的要求,对他人苛刻,对自己却懈怠了,一辈子经常对事物一知半解的,却认为自己已经满了。

而何碧玉就是一个审视自己的人,她就是处在傅盛在认知三部曲中所提到的第三和第四的认知境界:知道自己知道和知道自己不知道。而绝大多数我们站在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远赴美国扎根,引起国内争议

很快,四年的本科顺利结束,那时何碧玉只有18岁,在毕业之后,她选择了继续深造,她远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学习,2009年,24岁的何碧玉获得了神经科学博士。

但这位年轻的博士,并没有停下她的脚步,她依然不断地开辟着自己的道路,挖掘着自己没有到过的领域,后来她成功加入了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所。

何碧玉从出国之后,就一直在美国发展。面对媒体对她为何不回国的质疑,她则表示自己已经非常适应了国外的生活和自己的科研项目,因此她还是会继续选择留在美国。2016年时,何碧玉加入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任助理教授。

但是何碧玉也曾经说过,自己会回国的。曾经的河南考神,曾经被无数学子膜拜的对象,如今却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大批声音在网上责备她,认为国家培育十二载,最后却去造福外国人民了,指责她不爱国,但也有人说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世界共享的,科研的福利是用来造福全人类的。

但为此有人回怼,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对于何碧玉留在美国,不少网友认为她就是抛下了祖国,忘记了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但事实是,何碧玉从来没有改变国籍,时至今日,她仍然是一名中国人。

曾经轰动一时的高考传奇,我们总是对她充满了希望,我们期望看到一个带着光芒的人去建设我们自己的祖国,当一个传奇人物没有按照一条我们眼中的轨道行走时,我们就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但我们谁都不是何碧玉。我们没有资格去要求她对她自己的人生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她选择在美国或是中国发展,都是她个人的权利,外人无权批判。

小结:

就是否爱国这个点来说,总是见仁见智。中国人的爱国心总是异常强烈的,也许是我们见多了历史书上记载着的屈辱,在漫漫岁月的长河中,中国曾经因为弱小而被严重打压。

所以我们异常强烈的希望中国能够强一点,再强一点!所以我们谈起钱学森总是满脸的敬仰,因为一个排除万难坚定地要回来建设祖国的人,一定是一个英雄。所以我们害怕人才流失!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对陈碧玉不满。

但,欲想强国,必先自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哪怕是国家也不能禁锢陈碧玉的灵魂与思想,我们无需对她道德,就像上面说的,把眼光放到自己的身上来。

既然如此愤怒,不如早些把其转化为动力。也许像何碧玉这样的天才很少,但创造奇迹的平凡人却不在少数,真的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行动比什么都更能够证明。

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是由强大的人民所组成,只有我们自己强大起来,祖国才会强大!说过的少年强则国强,相信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

所以当我们把指责的手指向何碧玉时,扪心自问自己对强国又做出了什么贡献?话不在讽,意在反思。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人和事,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这样就足够了。

14岁参加高考,以750分考上清华神童何碧玉。为什么他后来招致批评?

高考,我们青春里一个美丽又恐惧的词。现在,它承载着一群人的热血和梦想,它见证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少年的拼搏;现在,十二年的学习负担太重了,它总是摧毁我们情感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普通人,我们大多数人都要经历高考。就像独木桥,后面是千军万马。大家都想冲过去,其中落水的人很多,自然也不乏成功通过的人。但无论谁回头看,都是惊心动魄的经历。

但是造物主有大智慧。他创造了一大批平庸之辈和少数天才。20年前的河南状元何碧玉,是创作者的完美之作之一。

当我们为高考独木桥而战的时候,这个14岁的女孩已经高考了,以750的高分考上了清华。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很让人吃惊。

1985年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华北石油地质局所在地,1992年至1996年就读于新乡石油小学。1996年,何碧玉才上小学五年级。然而,10岁的她就已经进入河南省唯一的超常教育实验班——3354新乡一中初级班,成绩优异。

在那里,何碧玉和一群同样才华横溢的少年用了四年时间,学习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当我们还在皮绳跳的年纪时,何碧玉就已经和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2000年,年仅14岁半的何碧玉参加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以750分的优异成绩获得河南省理科状元。最后考上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一时间,何碧玉成为河南高考史上的神话,成为被历史铭记的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孔融四岁而让梨,项橐七岁当孔子老师;甘洛十二岁为丞相,曹冲六岁将为大象;老子十岁先知,李贺七岁能背诗。

就像何碧玉一样,从小就才华横溢,是众人眼中闪耀的明星,魅力无穷,成为世人羡慕和追求的对象。你可以说上帝是偏的,但普通人从出生起就和他们分开了。

2000年,何碧玉成为清华正式学生。在清华大学的四年里,何碧玉并不自大,她依然努力学习。在清华的图书馆里,一直有一个小小的身影,那就是何碧玉。

图书馆是何碧玉最常去的地方。虽然她比很多人都优秀,但她从不浪费时间,每天都让自己充满知识。但是不要以为何碧玉是这样的书呆子。她不仅爱读书,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培养了很多爱好。

虽然她很年轻,但在大学里她变得越来越独立。她不是盲目学习的学霸,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学霸。

越优秀的人越努力。老话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外面的是未知的,里面的是已知的。知道的越多,你的圈子就越大,圈子的周长就越大。所以,你接触未知的空间越大,你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多。”

事实就是如此。越是优秀的人,越能看出自己的无知。他们的眼睛经常用来看自己,所以他们会有不断的求知欲。大多数平庸的人的眼睛都是用来看别人的。普通人总会看看别人有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他们对别人苛刻,对自己却很懒。他们往往一辈子对事物知之甚少,却自以为很充实。

何碧玉是一个审视自己的人。她在傅盛的认知三部曲中提到的第三和第四认知境界: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我们大多数人站在一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很快,四年本科顺利结束。那时候,何碧玉才18岁。毕业后,她选择了继续深造。她去了美国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学习。2009年,24岁的何碧玉获得了神经科学博士学位。

然而,这个年轻的医生并没有停止她的脚步。她继续开辟自己的道路,探索以前没有去过的领域。后来,她成功加入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何碧玉出国后一直在美国发展。面对媒体关于她为什么不回国的问题,她表示已经适应了国外的生活和自己的研究项目,所以会继续选择留在美国。2016年,何碧玉加入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担任助理教授。

但是何碧玉曾经说过要回国。曾经被无数学子顶礼膜拜的河南神考官,现在的处境非常尴尬。网络上有大量声音指责她,说国家培养了十二年,最后却去造福外国人民,指责她不爱国。但也有人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被世界共享,科研的福利被用来造福全人类。

但正因如此,有人认为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对于何碧玉留在美国,很多网友认为她只是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忘记了自己的中国身份。但事实是,何碧玉从未改变过国籍,她今天依然是中国人。

曾经轰动一时的高考传奇,我们总是对她充满希望。我们期望看到一个有光的人来建设我们自己的祖国。当一个传说在我们眼中不遵循一个轨迹,我们就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但我们都不是何碧玉。我们没有资格要求她在自己的人生中做出不同的选择。她选择在美国还是中国发展是她个人的权利,外人无权批评。

就爱国主义而言,观点总是不同的。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总是异常强烈,也许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太多历史书上记载的屈辱。在岁月的长河中,中国曾经因为弱小而被严重打压。

所以我们强烈希望中国能够强大。

一点,再强一点!所以我们谈起钱学森总是满脸的敬仰,因为一个排除万难坚定地要回来建设祖国的人,一定是一个英雄。所以我们害怕人才流失!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对陈碧玉不满。

但,欲想强国,必先自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哪怕是国家也不能禁锢陈碧玉的灵魂与思想,我们无需对她道德,就像上面说的,把眼光放到自己的身上来。

既然如此愤怒,不如早些把其转化为动力。也许像何碧玉这样的天才很少,但创造奇迹的平凡人却不在少数,真的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行动比什么都更能够证明。

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是由强大的人民所组成,只有我们自己强大起来,祖国才会强大!说过的少年强则国强,相信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

所以当我们把指责的手指向何碧玉时,扪心自问自己对强国又做出了什么贡献?话不在讽,意在反思。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人和事,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这样就足够了。

高考满分750的何碧玉和749分的王端鹏,当初风光无限后来怎么样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短短28个字,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科举重榜时的兴奋。由于考试前的压力和重榜后的释放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在这方面的诗歌有不少。

无论是古代的科举考试还是现在的高考,都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现在虽然没有了科举制度,但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国一直在延续高考制度,而关于高考的名言也有不少,比如“挑灯夜战,拂晓惊叹群雄逐鹿。伏案苦读,六月笑看我主沉浮。”

万千学子经过无烟的厮杀经历最为紧张的几天高考之后,接着就是等待分数的公布。待分数公布之日,便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时候。而最为热议的当然是每年的高考状元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两位最为有名的高考状元,他们分别是考了750分的何碧玉和749分的王端鹏,当初风光无限的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了呢?快来一起看看吧!

先来看看750分的何碧玉,她生于1985年,出生地是河南新乡。90年代,中国各个城市成立了不少少年班,10岁半的何碧玉就以优异的表现被选入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新乡市一中少儿班。

在这个少年班里,学习进度是非常快的,而她的进度更是快,仅仅用4年的功夫就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初中、高中共7年的课程,她14岁就参加了高考,取得了750分的优异成绩,成为河南高考理工科“状元”,很多人知道了以后直接惊叹这简直犹如文曲星下凡。

何碧玉从小就对数理化、生物等科目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自学相关书籍,后来大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在学校她发奋图强,博览群书,并没有因为年纪小而骄傲,通过努力她多次获得权威奖项.

毕业之后没有马上工作,而是选择去美国华盛顿大学留学,经过几年刻苦钻研,五年之后获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留在了美国,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作为独立研究员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

后来又被聘为美国聘为纽约大学神经学系助理教授,为纽约大学的神经学研究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现今35岁的何碧玉接受采访时,坦然回答,会继续留在美国,因为那里的环境更适,合做研究,对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名状元考取了749分,是来自山东省烟台的王端鹏。很多人提起状元第一反应可能认为会是书呆子,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介绍,王端鹏不仅不是“书呆子”,更不是“死读书”。

他班级工作非常热心,不仅喜欢运动,经常打篮球、羽毛球,还是学校各类辩论赛的骨干;他喜欢钻研问题,遇到难题时会变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课余时间喜欢看各类书籍涉猎广泛,在中学期间他获得过奥数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还可以给高考加分。

他说多看课外书会开阔思路,从中得到很多启发,从而遇到问题的时候迎刃而解。可见王端鹏这种一路开挂的求学路,与他的努力和方法是有很大关系的。据悉他的父母都是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助推他成为状元的一个因素。

王端鹏也是被清华大学录取,在校期间他经常泡在实验室,一做实验就是一整天,在学校也经常拿到奖学金。除了刻苦攻读专业科目,他还重视社会交际,参加了不少社团,可谓是一位全才。

毕业后的王端鹏现在中科院担任高分子化学应用研究员,按照行业的薪水规则,这样的岗位年薪,差不多在30万元左右,如果有科研课题的话,每年拿到100万也不成问题。

一向低调的王端鹏过着平淡的日子,却做着不平凡的研究,他不希望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只希望能为祖国的科技进步默默做出贡献。

上面提到的这两位状元,如今的工作和生活还不错,有幸福的家庭,做的也都是自己喜欢的工作。高考是改变人生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能够成为高考状元绝非易事,所以很多家长都忙着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很多年轻学子也都在努力为自己的将来在拼打.

自高考恢复的几十年间,已经诞生了很多的高考状元,但纵观全国的高考状元,有的混的风生水起,有的却压力重重没有什么建树,有的甚至过的还不如普通人.

比如2008年高考状元蒋国兵在多伦多自杀,此事曾轰动一时,也有的状元出国后只是在普通的化工厂打工,生活并不如意。那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

有人通过排名来看是否成功,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降了甚至会严厉惩罚孩子,用这样的因素来判断孩子是否优秀有没有意义呢?记得钟南山院士说过,千万别要求孩子样样都考100分,更别强求他们上清华北大等名校.

假如孩子只是考上一般的大学,但却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就是成功的,如果孩子上了清华北大,却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也是失败的。他劝大家不要迷信成绩,创造力才是最宝贵的素质。

很多教育学家建议,虽然上大学、上好的大学确实对孩子有所帮助,但是家长不能一味追求分数,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质和爱好来引导孩子,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有专家分析,有的人学历很高也非常优秀,但面对生活的压力,特别是在家庭或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懂得调整自我,轻者会情绪低落重的则会自杀,后果非常严重。

笔者认为,家长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压力时,如何来解压,如何在纷杂的社会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教育的初衷,这样的人生或许才更有意义。看到这里的你们是怎么觉得呢?

2000年,年仅14岁半的她参加高考,以标准分750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创造了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

何碧玉高考750分考上清华大学,一时,她也名声大噪,被视为学习的榜样,2004年何碧玉在清华大学生物系顺利毕业,同年她便赴美留学,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就读,于2009年,何碧玉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成功取得了博士学位。

何碧玉完成了大学学业后,就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随之也选择在国外扎根发展,对于这样的决定,很多人都表示不解,因此人们对她这种做法的争议不断。

在清华大学毕业后就前往美国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后面又进入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目前在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担任一名助理教授。

文章标签: # 自己 # 碧玉 #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