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2003甘肃高考_2003甘肃高考前100名

tamoadmin 2024-06-27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三生必读:怎样增强应试能力2.写环境对人的影响,怎样引用古诗3.跪求可一材多用的语文素材4.近20年甘肃历年高考人数5.写作文时,如何写好题记?6.甘肃高考数学难不难没有专科,有三本.不知道你是哪个省的可能:1、三本2、非典当年没人报3、当年考题特别难2003年全国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省 理工·重点线云南 405西藏 440河南 575内蒙古 455福建 494辽宁 523湖北 502

1.高三生必读:怎样增强应试能力

2.写环境对人的影响,怎样引用古诗

3.跪求可一材多用的语文素材

4.近20年甘肃历年高考人数

5.写作文时,如何写好题记?

6.甘肃高考数学难不难

2003甘肃高考_2003甘肃高考前100名

没有专科,有三本.

不知道你是哪个省的

可能:

1、三本

2、非典当年没人报

3、当年考题特别难

2003年全国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

省 理工·重点线

云南 405

西藏 440

河南 575

内蒙古 455

福建 494

辽宁 523

湖北 502

黑龙江 476

山西 487

广西

天津 452

江西 512

吉林 462

宁夏 426

浙江 508

山东 524

北京 455

青海 338

重庆 463

河北 513

四川 488

安徽 482

海南

上海 435

陕西 467

甘肃 458

湖南 501

江苏

新疆 456

贵州 436

江西 512

高三生必读:怎样增强应试能力

一腔爱国情,两行辛酸泪

(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作文话题“位置与价值”)

在一个有月的深夜里,我的思想悄悄地起身,开始了历史中的漫游。

穿过世事浮华,走过凄凉无奈,跨过沧海桑田,来到了一望无边的汨罗江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好奇地回过头,见一个身材高大却看似柔弱得弱不禁风的老人,手里端着一杯水酒。杯中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还有颗颗的泪滴。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景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地缩成了一个句号,但是,我们拥有一个传诵千古的名字——屈原!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径直走到他的跟前,望着他那历尽沧桑的脸庞:“你已经被昏庸的怀王放逐汉北,还指望再报效国家吗?你还是安心去隐居吧!”他笑了笑,三分的愉悦七分的苦涩:“你以为我现在不是左徒了,位置不高了,就不能实现价值了吗?就不能报效祖国了?你错了,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是左徒还是庶民,我那颗心永远不会改变!”

我又飞快地跑到那群得势后无比猖狂的小人身后,看见上官大夫靳尚的身影,那身影正像幽灵般环绕在楚怀王左右。他像一只哈叭狗,在楚王面前摇头摆尾……

瞧,人家靳尚的位置多高啊!自然“价值”也无法估量啊!哪像屈原你啊,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等待,等待艳丽的桃花再开……

“你说我没有实现价值吗?这要看‘位置’了。”不知何时,屈原站在了我身边。

我激动地说了下面一段话:

您误解了,我无限崇敬您。

您被贬,但您的诗作《离骚》却流芳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您被眨,但您的心一直牵挂着国家社稷、黎民百姓,惦念着国家的存亡。

您在政治上没有实现价值,但在文学上,您留下一座高峰,浸透了人格魅力的文学高峰。

您的诗作是文学上的珠穆朗玛峰,您的精神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河。时间飞快地流逝,却带不走您留下的《离骚》,它绵亘千古而不衰,历经百代而不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您,在政治的位置上,没有实现价值;在文学的位置上,您价值巨大,千古流芳。

梦醒了,枕边湿湿的一片。

评点作者使用了虚拟的梦境笔法,将梦境所见所说统一在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作文话题“位置与价值”之下。立意改换为“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价值”。

在政治的位置上,屈原没有实现价值,落了个投江的结局;但是,在诗人的位置上,屈原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在文学史上千古流芳。以话题的要求为标准切入材料,用话题的透境,透视所占有的材料的一角、一面,使材料的一角、一面与话题要求相吻合。

文章中间部分的“这要看‘位置’了”,是出彩之笔,它承上“政治的位置及其价值”的铺垫而来,过渡到“艺术的位置及其价值”写开去

吊屈原赋

(2003甘肃高考满分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

写环境对人的影响,怎样引用古诗

有“考试”,就势必要有“应试”,特别是高考。

高考的复习就是“提高应试的能力和水平”的一个过程。高三学生这一年说穿了就是干这个。

“应试”没什么不好,“应试教育”没什么问题。

到了高三这一年,如果学校还不搞“应试教育”,那家长们还不跟这所学校“急了”不可。

当然,有的学校在高三这一年搞“应试教育”如“行云流水”,成绩斐然;有的学校则是“费劲巴拉”,成绩平平。

其实,师资水平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不是最主要的方面;最主要的方面是高三的学生。

为什么呢?

师资水平再高,那是外因,老师不能代替学生去考试。

师资水平再高,学生不能完全接受,即消化吸收不了,那也是白搭。

老师都是教单科的,最多有个业余爱好,也就是二科。

没有全能的老师。

甘肃今年高考“状元”陈振睿,这个再有两个月才17岁的小男孩,以698分高居今年甘肃高考榜首,戴上了“2008年高考理科状元”的桂冠。他就读于庄浪一中,父母都是该校老师,他们一家人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陈振睿能考上清华大学。师资力量一般的庄浪一中,缔造了多个与高考有关的第一,其中,2003年,该校学生柳存定是该校第一个满分作文获得者;陈振睿,是该校自1942年建校以来的第一个状元生。

陈振睿考了698的分数告诉该校校长李维仓时,他用四个字表达心情:高兴,激动。他说,他是该校自1942年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状元郎”。陈振睿的父亲陈昱说:“陈振睿能考到这个成绩,源于他学习非常刻苦,方法灵活。他没上小学六年级,而是从五年级直接越级升入初中学习。初一时成绩处于中上等,但自初二开始直到高中毕业,一直是全年级第一名。”

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高三学生怎样才能提高应试能力呢?

或者说提高应试能力的必由之路是什么呢?

我也不是“全能”的,我不可能告诉考生和家长语文怎么复习,数学怎么复习,英语怎么复习,史地政和理化生怎么复习。

我们应告诉考生和家长提高应试能力的必由之路是什么,这可是比较“全能”的。

高三学生提高应试能力的必由之路的步骤是:

收心于高考复习之中,跟着老师的复习路子走

“高谈阔论”没有用,高三学生要把“心”都收到高考复习之中,跟着老师的复习路子走。

“心静如水”地分析自己,保持强项,有针对性地突击弱项

分析什么?就是分析自己学习的强项是什么,弱项在哪里?以便有针对性地安排时间,强项也要做一些题以保持良好的状态,弱项多安排些时间,分时段重点突击一下。成绩提高了,要注意巩固“阵地”,别老做那些“得而复失”的无用功。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强项,怎么办?

那就从他(她)最感兴趣的学科开始,用功复习,争取突破一科,取得好成绩,以带动其他学科的复习和成绩的提高。

保持自己学习的强项,突击弱项,争取达到相对的成绩均衡,这是高考多拿分的“要诀”。

那种不知道自己学习强弱项,没有重点的复习,效果不会太好。

“专心致志”地进行高考复习,争取达到“迎刃而解”的境界。

这一点最重要,也最关键,但是,也最难做到。

有的高三学生,整天老想着“世界性的问题”,总想着要为“世界大同”做些贡献;

有的高三男生,总想着某某靓丽的女生能考上她理想的大学吗?有的高三女生,总想着那个帅哥男生能考上北大清华或重点大学吗?

有的高三学生,整天老想着家里受“贪官污吏”或“腐败分子”“吃拿卡要”的事,恨不得哪天把那些“贪官污吏”或“腐败分子”都给铲除了;

有的高三学生,整天不是想着怎么吃好点,就是想着穿些什么好,或者看**和玩游戏一样也不能少;

或者还有些什么与高考无关的事情,那是非常不利的。

现在有句很流行的话,“专心致志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套用过来,就是“专心致志搞复习,一心一意备高考”。

高三学生在复习时,不要操无用的心,就是要“专心致志搞复习,一心一意备高考”。

当一个学生从“很精彩和很无奈”的世界中“收心”到高考复习中来;再“心静如水”地分析自己学习的强项是什么,弱项在哪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巩固;再到“专心致志”地进行高考复习。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就会顺畅,记忆就会提高,做难题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这样,孩子的“应试能力”将会有很大地提高;再“牛”点的,做作前三年的高考试卷,都有可能自己押一押当年的高考试卷出什么题了。

若孩子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那高考复习将是“事半功倍”,高考也就是“指日可下”的事情了。

这就是“提高应试能力的必由之路”。

进入不了这种状态,达不到这种“境界”,高考复习将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可能虽经“呕心沥血”,但是,成绩也还不太理想。

这就是体育比赛中常讲的“竞技状态”问题,当技战术水平差不多时,谁的状态好,谁就能赢得比赛。

高三学生最关键的是要做到“心静如水”,“专心致志”地进行高考复习。

跪求可一材多用的语文素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也有一点人影响人的成分吧)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前一句是好的影响,后一句是坏的影响)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三条是一篇文章里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还有一些不太标准,没打出来

近20年甘肃历年高考人数

一、前言:

1、读下面全国近年各地的高考考场作文题。

1)、《良心》 (02年高考湖南满分作文)

2)、《面对选择》  (02年高考广东满分作文)

3)、《吊屈原赋》  ( 03年甘肃高考满分作文)

4)、《论感情用事》  (03年高考河北满分作文)

5)、《一腔爱国情,两行辛酸泪》 (05年高考云南优秀作文)

6)、《留给明天》 (05年高考天津优秀作文)

2、思考:这几道题话题相同吗?角度呢?

假如只有一个材料,该如何来写?如屈原事例。

3、且看看别人怎么动笔:

[例一] 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身汨罗。那“鸾鸟凤凰,日以运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2002年高考湖南满分作文《良心》)

[点拨] 作者采用人物自己的诗文,使“屈原投江”这一材料表现出新鲜独特的一面,表述上变换人称,采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自然。

[例二]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成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河的波涛。

于是你用生命代价作出了自己心灵的选择,而且从未有过悔意。你披散的长发和放声的狂吟,就已经全无遮掩地宣泄出你的任性和倔强。你不管别人诧异的眼光,你只一心一意地构筑那个神秘的美丽幻境。

其实你很天真,惟其如此,你做出的选择,才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2002年高考广东满分作文《面对选择》)

[点拨] 上例运用材料的办法是:采用人物事迹的铺陈加上合理的推测使材料表现出新意;表述上采用第三人称读来如临其境。

[例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竟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也。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于青史矣。

君说汨罗,去今两千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写作此文,毕君可知,展君之盛德,示君之才华;以警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为官不贪;如此,则为民不奸矣。(2003年甘肃高考满分作文《吊屈原赋》)

[点拨]上段文字采用旁述评说的办法使材料与道理融合为一体,含义丰富,说理深刻。

[例四] 张仪入朝,深得我爱妃之喜爱,爱妃的夸耀之词仍缠绕在我的耳畔:“大王,张仪仪表堂堂,千里而来,以救我邦,连横废纵实为上策。”我的心沉浸在得到了珍宝的甜蜜中。“大王,张仪入我朝,实狼子之心,且欲疏楚、齐、燕、卫之交而尽破之,为秦之鹰犬,不足信也。”三闾大夫的良言在朝堂上回荡。我内心犹如火海波涛,我的头脑间犹如长江奔流。一边是我娇美的爱妃,一边是我终日在耳边唠叨的大夫,我的心灵天平开始了长时间的称量。(2003年高考河北满分作文《论感情用事》)

[点拨] 这段话用他人自述的方式运用了材料,借楚王之口,写出屈原之贤良,但楚王远贤良,终于身死国亡。将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材料,转换一下角度并稍加点染,便化腐朽为神奇。

[例五]穿过世事浮华,走过凄凉无奈,跨过沧海桑田,来到了一望无边的汨罗江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好奇地回过头,见一个身材高大却看似柔弱得弱不禁风的老人,手里端着一杯水酒。杯中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还有颗颗的泪滴。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景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地缩成了一个句号,但是,我们拥有一个传诵千古的名字——屈原!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径直走到他的跟前,望着他那历尽沧桑的脸庞:“你已经被昏庸的怀王放逐汉北,还指望再报效国家吗?你还是安心去隐居吧!”他笑了笑,三分的愉悦七分的苦涩:“你以为我现在不是左徒了,位置不高了,就不能实现价值了吗?就不能报效祖国了?你错了,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是左徒还是庶民,我那颗心永远不会改变!”(2005年高考云南优秀作文《一腔爱国情,两行辛酸泪》)

[点拨] 本文的立意为“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价值”。在政治的位置上,屈原没有实现价值,落了个投江的结局;但是,在诗人的位置上,屈原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在文学史上千古流芳。以话题的要求为标准切入材料,透彻地审视并占有的材料的一角、一面,使材料的一角、一面与话题要求相吻合。

[例六] 一位“芰荷为衣,芙蓉为裳”的诗人披发行吟于江畔,我见他形容枯槁,却不为己哀,大声吟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我问他何不自伤身世时,他答道:“亦余心之所基,虽九死而犹未悔!”这是正道直行的忠臣,这是志洁行廉的诗人,这是至死不悔的屈原!他为明天留下了什么?是一颗关怀天下的赤子之心,是一颗挚爱相国的拳拳之心!(2005年高考天津优秀作文《留给明天》)

[点拨]作者从屈原“忠心耿耿”的角度,写出屈原的赤子之心,这正是他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

“材不在多,会用则灵”。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不仅能使枯燥的材料变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气,同时也可以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需要注意的是,一则材料希望运用到什么话题中,要根据话题迅速找出材料与文题的内在联系,生发材料与话题的契合点,在行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话题靠拢。结论要紧扣话题,落到话题或论点(分论点)上。

4、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5、怎样才能做到一材多用?

有许多考生,在写作高考作文时,常常为写作材料的贫乏而大伤脑筋。这固然与考生们平时不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排除考生们不会使用材料,不能使有限的材料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即不会“一材多用”的原因。因此,要使自己的作文在高考时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了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之外,学一点“一材多用”的本领,不失为“临时抱佛脚”的应急手段之一。

二、作文 “一材多用”的技巧:

1、把已知材料尽量往话题上“拉一拉、靠一靠, 甚至扭一扭” (但不是强扭!!)

其实,有些看起来与题目关联不大的生活素材,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就可以转化成高考作文的材料,为我所用。

例1:“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成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

这素材,面对不同的题目,只要拉一拉、靠一靠就可以有不同的用法。结合全国近几年的作文题目来看:

他能这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其中不也含着“坚韧”的精神吗?(98卷——以“坚韧”为话题)

为什么非要和大家一样一窝蜂去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呢?我们就不能移植袁隆平的记忆吗?(97卷——“假如记忆能移植”)

在他记忆中一定有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吧?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同一个材料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内涵,提炼出不同的论题,这不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吗?(00卷——“答案是丰富多彩”)

袁隆平为什么能这样矢志不渝、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呢?这不正是“诚信”品格的集中体现吗?(01卷——“诚信”)

袁隆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大诚”和“大信”呢?这里不也含有“心灵的选择”吗?在别人都去花天酒地的时候,他能默默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不正是“心灵选择”的结果吗?(02卷——“心灵选择”)

袁隆平为什么能攻克这样的科学难题呢?与他对杂交水稻的特殊感情有关。从特定的角度看,这不正是对杂交水稻的深厚感情,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吗?(03卷——情感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他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呢?他放大了自己的痛苦了吗? (04卷——“挫折”)

2、针对不同论题,有目的地,重点地突出已知材料中的某个方面!

每个材料,事实论据牵涉到方方面面,可以同时证明各种不同的论点。考生在引用的时候针对不同的论点可以有意识地选取材料中有用部分,适当地加以渲染扩充,其它部分就可忽略不计。这样同样可以达到一材多用的目的。

例2:伟大导师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在数十年的时间内写完了经济学的扛鼎之作——《资本论》。每天清晨马克思都早早地到大英博物馆图书馆门前等候开门。在近十年时间里几乎读遍了图书馆所有的经济学参考书。伦敦冬天阴冷,马克思一边读书,一边抖动身子来抵御寒冷,久而久之,水门汀下磨出了“马克思脚印”。为了节省时间,他有时连午饭都不吃。长期的坚持,终于才完成了这部鸿篇巨著。

这个例子从不同角度看至少有以下几个论点是可以证明的:

拼搏、奋斗是成功的原因;

坚持不懈是胜利的保证;

珍惜时间是事业上前进的关键;

不断的积累是辉煌大厦的基石。

如果想用它证明上述某论点时,就可以在材料中有关这方面的叙述上多下些功夫,多扩张一点。

譬如文章要论述时间的重要,那末就可以在马克思一早就等图书馆开门,有时连午饭都不吃这方面多叙述一点;

譬如要证明不断积累对事业上的作用时,我们就可以在马克思近十年时间里几乎读遍了图书馆所有的经济学参考书,做了大量的卡片这一点上多叙述一点,等等。

3、对事例,进行深挖掘,巧挖掘或是稍微调整角度。

A. 顺藤摸瓜——由表及里,开掘取意

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开掘事物的深层意蕴。意蕴总是深远的,通过由表及里的开掘能获得全新的角度。

B.另辟蹊径——不走常路,别有风景

转换角度即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所未见,获得新的意蕴。它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不拘于一孔之见,或一隅所感,尽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新的侧面切入,使立意别具一格。有时反弹琵琶,反求其意,别出心裁。

C.即小示大——见微知著,小处落笔

从小处立意,把意义引申发挥到成为大问题,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主旨。这不仅要求作者具备比较深刻的思考能力,而且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联想拓展能力,使主旨显出特色。

例3《薛谭学讴》:

(薛谭拜秦青为师学习唱歌即“学讴” ,还没有将技艺学到手,就以为差不离,要离开去闯天下了。秦青也不阻拦他。送他上路时,秦青唱了一首歌,歌声响彻云霄,连天上行走着的云也停止不动,被歌声牢牢吸引住了。这时,薛谭才知道自己与师傅在唱歌方面的差距,于是又留下了,而且一直都不敢提离开去闯天下的事了。)

有人认为:这可用于 “身教胜于言教”的话题作文——秦青通过自己唱歌这一“身教”的手段而折服了他的弟子的。这样并没有错。

但若就认为,这只能用于写教学方法方面的作文,那就呆板了。

其实换一个角度,从“技艺无止境”的角度,写学无止境类的话题作文,也未尝不可——薛谭不正是认识到了师傅的唱歌技艺无止境,才“终身不敢言归”的吗?

你还可以再变换一个角度,从薛谭在秦青唱歌前后不同的学习态度的角度入手,去写学习时态度要虚心方面的话题作文。

这样,一个《薛谭学讴》就 可“一材四用”了。

你还可以从“教是为了不教”的角度入手,结合秦青“身教”的效果——使薛谭终身不敢言归,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否定,写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方面的话题作文来。

其实,只要仔细去发掘,绝大多数材料都可 “发掘”出多方面的作用来。如:从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材料中,既可发掘出中国人“自信”的意义,来证明自信会创造奇迹之理;也可发掘出中国人“不崇洋”之义,来证明中国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创造奇迹的道理。

从欧阳修的《卖油翁》里,你可发掘出“熟能生巧”之理,也可发掘出“强中更有强中手”之理,还可发掘出“学习必须虚心”之理。

从鲁迅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创作这材料中,既可发掘出“人生要靠奋斗”之理,也可发掘出“必须珍惜时间”之理,还可发掘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之理。

注意:需说明的是,同一材料的多用,是指在不同的作文中运用——不是同样照搬,而是要据不同的话题要求而作出相应的变化的。

如要用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来写关于自信话题的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必须突出詹天佑是如何“自信”的;要用它来写关于不崇洋方面话题的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必须突出京张铁路是如何在外国人的嘲笑声中修筑起来的;而要用来写聪明方面话题的作文,在对材料的叙述和分析时,就必须突出京张铁路的创新设计。

因此,当你将走向高考考场,又担心写作储备不足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再花时间去“积累”写作材料了,那是天长日久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奏效的。你应该静下心来,对自己已经占有的材料进行一番打理,尤其是发掘每一个材料的多方面的意义。

这样,你在高考作文运用材料时,即使不能“以一当十”,也能“以一当四”或“以一当三”,最起码也能“以一当二”了。

三、材料“一材多用”

范例: ——“感动中国·2006年年度人物”角度欣赏

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材料传真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运用方向(1)平凡与伟大(2)危难之中显真情(3)英勇无畏,无私奉献(4)勇者无畏(5)从容沉稳,大智大勇(6)职责重于泰山(7)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材料传真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运用方向(1)平凡与伟大(2)不负生命的重托(3)无私奉献(4)坚守高尚的人格(5)职责重于泰山(6)认真造就成功(6)爱人,知人,医乃仁术(7)精益求精(8)用不变的信念实践毕生的追求(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材料传真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运用方向(1)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2)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3)达则兼济天下(4)爱心无价(5)扶贫助弱,乐于助人(6)弘扬美德,无私奉献(7)摒弃功利思想,多做善事善举(8)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善良与崇高(10)利义兼能

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材料传真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运用方向(1)学会感恩(2)感受感动,传播感动(3)社会良知(4)坚韧与执著(5)人生价值(6)自然而本色之精神

四:演练演练 读材料,发掘它的利用角度: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他的书房零乱不堪。有一次他的老师来到他的书房,看到地上到处是垃圾,就指责陈蕃。陈蕃却振振有辞地说:“大丈夫当扫除天下,何必扫一屋?”他的老师也回了他一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可用来写大与小的关系的话题作文(陈蕃有“扫除天下”的大志向,当然很好;但,他忽略了大志向是需要从像“扫一屋”这样的小事情中体现出来的。)

2、可用来写言与行的关系的话题作文(陈蕃的错误就在于他只是把“扫除天下”的志向挂在口头上,却不能落实到“扫一屋”这样的具体行动中,他的“言”和“行”是相矛盾的。)

3、可用来写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话题作文(陈蕃的错误就在于他只是将自己的远大理想束之高阁,却没有在现实的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

一个有关陈蕃的写作材料,就有了三个方面的用途,即“一材三用”了

写作文时,如何写好题记?

以下是甘肃省近20年高考报名人数和参加人数的统计数据:

| 年份 | 报名人数 | 参加人数 |

| 2021 | 122,634 | 117,963 |

| 2020 | 129,300 | 126,810 |

| 2019 | 128,100 | 125,631 |

| 2018 | 126,100 | 123,792 |

| 2017 | 129,300 | 126,778 |

| 2016 | 128,500 | 125,766 |

| 2015 | 125,900 | 124,003 |

| 2014 | 128,700 | 126,127 |

| 2013 | 126,000 | 123,406 |

| 2012 | 130,200 | 127,437 |

| 2011 | 138,800 | 136,200 |

| 2010 | 137,500 | 133,800 |

| 2009 | 137,500 | 134,100 |

| 2008 | 135,900 | 132,200 |

| 2007 | 138,400 | 135,200 |

| 2006 | 134,700 | 131,100 |

| 2005 | 129,200 | 126,100 |

| 2004 | 123,400 | 119,400 |

| 2003 | 120,300 | 114,200 |

| 2002 | 110,300 | 104,500 |

以上数据来源于甘肃省招生考试院的官方公告。需要注意的是,报名人数和参加人数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有些考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参加高考。

甘肃高考数学难不难

如何写作文题记

在文章题目之后、正文之前加上一两句或一小段精短的话,这就是文章的“题记”。它或是作者自拟的,或是引用的名言警句。没有题记,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依然是很完整的。但是,题记的存在不仅能使文章在形式上显得别致,更具吸引力;而且它能奠定文章的基调,凸显文章的深刻,昭示文章的走向。一言之,题记往往能收到先声夺人、明目启思的效果。

那么,作文中如何拟写题记呢?

一、悬念式

以题记创设一个悬念,在读者阅读正文之前就产生一种迫不及待往下读的兴趣。2001年,一江苏考生写的《一生的思索》,其题记是:

可笑的我啊,竟要有一生来思索这样一个问题。

此考生在题记中故意设置悬念:“我”之“可笑”在何处?“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要用“一生”来思索?这样,读者便有迫切阅读之欲。2002年一考生写的《那山、那月、那人》,有这样的题记:

一面是贫困愚昧的小山村,一面是繁华与现代的城市,这位刚毕业的师专学生将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同年,江苏一考生在作文《渴望生病的女孩》中拟写的题记是:

如果我告诉你有人是那么渴望生病,而且是轰轰烈烈地生一场大病,你是否会相信呢?

这样的题记,将悬念推到读者眼前,刺激了读者的阅读情绪,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交代式

以题记的形式,对故事背景或写作缘由作一个交代。如2004年一山东考生作文《老槐树下》的题记:

每到盛夏,炙热的太阳烘烤着油油的绿叶,蝉在绿叶丛里不停地嚎叫。

作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老槐树下,显然这个题记是交代故事背景的。2004年重庆一考生作文《独上高楼》的题记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开篇引宋代词人晏特殊的《蝶恋花》中的名句作题记,暗示了文章的背景,显得别开生面。有同学写的《撕开历史的伤口》,其题记是:

听唐家璇外长的一席话,我若有所思,义愤填膺,挑灯急书,以释胸怀,得此文。

以此作题记,将写作缘由作了交代,让人知其写作的缘起,令人未见其文而先感受其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注释式

借用题记,对题目内涵作一具体的解释,让人对内涵有更为清晰的把握。陕西考生2000年写的《五彩的幸福》,其题记为:

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生活如梦,绚丽多姿。

此题记,诠释出幸福的多彩性。一同学写的《感受高中》,题记是:

那是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路途中的每一草,每一花,使其五彩缤纷。

此题记对高中生活的感悟作了诗意的阐发,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003年云南一考生满分作文《与你同行》的题记是:

他们一路同行,一个汲着水,一个负着火,形影相随。在他们携手共进时,就产生了智慧。

这个题记形象而深刻地对“与你同行”这个题目进行了解释,言简意赅,表明了考生对感情和理智关系的认识。2004年山东省满分作文《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其题记是:

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

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

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用一组排比句式对“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这一话题做了破解,否定了两种错误的的认识,肯定了正确的做法。

四、揭旨式

以题记来揭示主旨,让读者多文章承载的思想与情感有个明确的领会与把握。2003年甘肃一考生作文《追逐》的题记是:

我不一定在快乐地活着,但我一定是在追逐生活中的快乐。

作为以此为题记,点明了了文章的主旨:追逐生活中的快乐。宣示着作者积极的人生理念,令人干事其情感的炽热、生命血液的奔涌。2004年甘肃一考生《心的舞台》,题记为: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此题记直接把文章的内涵提炼出来,豁人眼目,便于读者迅速把握。2003年年吉林一考生写的《血浓于水理大于情》写了这样的题记:

像有云常常就会下雨,像空穴常常会有来凤。感情直接关系到认知,它常常影响着对事物的判定。

这样的题记,使读者一下子就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同年,同是吉林的一考生满分作文《漫谈“感情”“认知”》,题记是:

同是对“修墙”“防盗”的预见,却产生“聪明”或“被怀疑”的结果。“感情”竟能如此地左右着“认知”,心的小舟啊,在文化的河流中求索……

这个题记通过对材料的简单解释,将“感情”与“认知”二者的关系诠释得非常明白,点明了作者的态度和议论的中心。

总之,好的题记会收到“浓缩言语动人心,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至于用什么样的语句作题记,并没有限制。你可以用名人名言,也可以用你自己的语言;可以用诗句,也可以用谚语,甚至一则小故事。笔者要特别指出的是,题记要有诗意,有一定的抒情性;或者要有哲理,给人一定的启示。一般说来,题记中带哲理味的多些。但是不论是哪一类的,必须要与文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否则会让人感到华而不实,在投机取巧。更重要的是,题记不能过于晦涩难懂,让人读了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题记在中考作文中使用并不普遍,但从近几年中考高分作文来看,采用题记形式的占有一定的比例。精妙的题记不仅可以提示或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营造愉悦的阅读心理,而且能够彰显文采、展示才情,从而达到“浓缩言语动人心,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最佳艺术效果,成为作文中得分的亮点。那么,如何写出精妙的题记呢?我们不妨从下面的例子中找找门道。

抒发真情 拨人心弦

作文是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流淌,是放飞的心灵,讲真话、抒真情乃作文之真谛。题记是作文的有机部分,只有真正用真心、用真情写出来,才能拨人心弦,引起人们的共鸣。

例:一学生作文《感悟中学》的题记是:那是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旅途中的每一草,每一木……

此题记通过优美的描述,为全文创设了浓浓的氛围。对中学的感情作了诗意的阐发,表现出对中学时代美好生活的挚爱与赞美之情。文章情感因之升华,立意随之深化,具有厚重的质感。

开宗明义 醒人耳目

以题记来点题,在结构上提挈全文,让读者对文章承载的思想与情感有了准确地把握和明确地领会,从而对文章作出恰如其分地评价。对于比较含蓄的散文,或篇幅较长的文章,尤其需要这种点题的方式,它能够让阅卷老师对文章有一个准确地判断。

例:一学生作文《与你同行》的题记是:他们一路同行,一个汲着水,一个负着火,形影相随。在他们携手共进时,就产生了智慧。

这条提记形象而深刻地对“与你同行”这个文题进行了解释,言简意赅,表明作者自己对感情和理智关系的认识,也点明了自己的态度和文章的中心。

创设悬念 引人入文

以题记创设一个富蕴悬念的氛围,可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想象的美妙意境,能把阅卷老师的目光引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例:一学生写《喝彩》,便拟写了这样的题记:也曾自卑,也曾哀怨,因为我知道你有多丑,可那一刻,我由衷地为你喝彩……

为何“自卑”、“哀怨”?又为什么而“为你喝彩”?你究竟有“多丑”?这些疑问,犹如一个个谜团,只有你读完全文才知道作者是“写给残疾的母亲”的赞歌。

设喻寓理 沁人心脾

设喻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画面感强的特点,而在具体和生动的设喻中蕴涵着深刻而又独到的见解。

例:一学生在作文《我心依旧》中的题记是:鱼说:你看不见我流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你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这条题记采用比喻的形式,富有哲理,寓意深刻,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

举报

继续追问: 有什么技巧?举报

补充回答: 题记写作技巧  

一、 悬念引人入读

题记以悬念的形式出现,能立刻吊起人们阅读的胃口;如果悬念再设置得“精彩”一些,那就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引发想像的美妙意境。

例①:以“喝彩”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北京中考题)

也曾自卑,也曾哀怨,因为我知道你有多丑,可那一刻,我由衷地为你喝彩……

——写给残疾的母亲

例②:以“书”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天津中考题)

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女孩。我就是这样一个双孩,你愿意倾听双孩的蓝色寂寞吗?

——题记

例③:风雨中,(2003年长沙中考题)

那风雨怎么会忘记?闭上眼就会想起;那风雨埋藏在心底,欲倾诉却只能借助纸和笔……

——题记

例④:以“盼”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山东中考题之一)

我是差生我怕谁,反正没人注意我。

不妨文中抒真情,盼君听我心里话。

举报

补充回答: 二、真情拨人心弦

作文是用心写出来的,放在“版眼”的题记,只有真正用“心”、用“情”写出来,才能拨动人心弦,引人共鸣。

例⑤:以“交往”为话题作文。(2003年四川中考题)

今天是我的生日,祝福却无语;今天是你的祭日,落泪又无声。权且让我以心做纸,以泪作文,再忆你我相识的点点滴滴吧。

——写给知己朋友

例⑥:以“母爱”或“父爱”为话题作文。(2003年浙江宁波中考题)

风筝升天,禁不住丝线缠绵;大雁南飞,依然频频回望。岁月易老,世事易变,流逝的岁月中,不变的是母亲那一生都深情的牵挂。

——写给母亲的话

例⑦:以“相信自己”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河南中考题)

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不要畏惧山外的山,人外的人。相信自己:你就是山外之山,人外之人。

——写给昨日自卑的我

例⑧:以“责任”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广西中考、重庆中考题)

几万年前,人类茹毛饮血;几千年前,人类刀耕火种;几十年前,人类登上月球……人类在告诉人类:人,需要责任。举报

补充回答: 三、唱出“反调”出人意料

常言道:水无常态,文无定式。如今呼唤创新精神、激励张扬个性日益成为作文的主旋律。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觉、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的内涵并写出独到之新意。当然,题记中的“反调”的要求也是个性与规范的有机统一。

例⑨:以“ 的我”为题作文。(2003年广东中考题)

嘿嘿!“两面三刀”有什么不好,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两面派”。

——我的自画像

例⑩:以“自然”为话题作文。(2003年黑龙江中考题)

我愿做只井底之蛙,那儿清凉又舒爽,那儿隐蔽又安全。来,来,来,请跟我来,跳到井底远离人类。

——一只井底之蛙的劝世格言

举报

补充回答: 题记的写法

1、阐发话题式 

即运用题记对话题进行适当的分析与阐述,指出话题所包含的意蕴、话题间存在的关系等,如《漫谈“聪明”或“认知”》一文:

“同是对‘修墙’‘防盗’的预见,却产生‘聪明’或‘被怀疑’的结果。‘感情’竟能如此地左右着‘认知’,心的小舟啊,在文化的河流中求索……”

此题记通过对所提供的话题材料进行简单述说,点出了感情影响着“认知”,对所写的话题进行很好的阐述,同时“心的小舟啊,在文化的河流中求索……”也显示了下面文章所写的内容。

2、释题式 

即题记紧扣话题,对文章题目内涵作具体的诠释,让读者对其内涵有清楚、准确的把握。如高考佳作《情感?理智?认知》一文的题记:在情感与认知之间架起一座理性的天平。

小作者妙用间隔号把“情感”“认知”“理智”进行了巧妙连接,并且把“理智”放于“情感”与“认知”的中间,题记针对标题,诠释了在“情感”与“认识”之间,理智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点明了“情感”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3、点旨式 

即点出文章的主题,使读者先明白文章所要表现的观点。如2004年高考中以“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为话题的高考佳作《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一文的题记:

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

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

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题记的三个整句夺人目光,形式整齐,指出了三种人对待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态度,于鲜明的对比中紧承题目“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为下文亮出自己的观点铺垫。

举报

补充回答: 4、交代式 

即借助题记交代文章的写作目的、背景,或写作内容等,使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或宏观上的把握。如一篇以“母爱无价”为题目的题记: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母亲,献给天下所有普存爱心的母亲。

题记点明了写作的目的,也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真诚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令读者为之动容。

再如一篇以“友情”为话题的佳作《北方人与南方人》的题记:

一场大火,把两个平凡人的友情之歌唱到极致,他们的人格,也便在这友情中升华。

此题记把文章所写的北方人与南方人之间“友情”故事概述了出来,使读者一读便对文章写了什么有了一个初步把握。

5、吸引式 

借题记创设一个富蕴悬念的氛围,吸引读者,诱发读者的兴趣。如《无悔的选择》的题记:

一个乡村女教师的命运为什么如此坎坷?她面对一连串的打击能挺住吗?假如她当初换一种选择,她的命运又将如何?

此题记连用三个问句设置了三个悬念,引发读者兴趣,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首先,题目没有超纲,没有竟赛题。从乙卷整体的命题看,虽然很多孩子在叫喊着,都没见过,老师都没讲过之类的话,但是题目从头至尾,没有超纲题目,没有高等数学的超纲知识,也没有类似数论等竟赛内容,所有题目的知识点都中规中矩,甚至对比高考语文3道选择题变成了主观题这样的变动,数学乙卷的出题人显得特别实在。

选择的压轴12题考查了函数的性质,填空压轴是导数的极值点问题带来的参数范围,大题,也是按惯例,解三角形,立体几何,概率,解析几何,导数,极坐标和不等式的选做。题目顺序,题型都没有变化。孩子们第一眼看到试卷的时候,应该都是放心的,看题目甚至也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第4题的一道递推数列的题目,可能会让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实际上通过特殊值的方法,还是容易得到最后的结果,但是确实容易被卡住,再包括第十题的概率题,也是因为有一些抽象,孩子们也容易卡,11题的解析几何小题,一道标准的解析小题,几何性质和双曲线的定义为主,包含了很多平面几何的内容,对于经历过中考平面几何训练的安徽孩子们,应该是顺手的,但也许因为套路题做的比较多,二级结论背的多,陷入困境的娃也许也不在少数。

计算量非常大,中档题非常多。对比新高考一卷,那个计算量是特别大。2003年高考数学,其实也是这个特点,往往孩子们崩溃的卷子,并不是这卷子的题目绝对难度有多少,而是,题目的计算量有多大,中档题有多少占比。

填空倒是还好,到了大题又崩掉了。三角函数题,有比较复杂的化简,有类似25/31这样的数字的计算;立体几何,比较简单,但同样,出现了,4√3/7这样的数据。到了19,概率,标准的线性回归题目,但是相关系数的计算,平均数的计算有点烦。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底子不扎实,这题也倒下了。20题,又是挺常见的定点问题,可就是一个(1,-2)的P点,把整道题的计算量提升了一个等级。

文章标签: # 题记 # 作文 # 高考